焦点快看:广东持续打好产业、市场、科技和文化“四张牌” 推动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门市茶叶年产值达34亿元,综合产值近100亿元,茶叶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程麟 摄
七夕期间,“喜茶”联名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推出国风新茶饮,让新式茶饮的热潮持续不断。作为近年来崛起的新式茶饮品牌之一,“喜茶”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热捧。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喜茶”起源于江门,成长于广东。
(相关资料图)
广东六大茶类齐全(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产销历史悠久,是中国茶叶的主产区、主销地和重要的出口省份。2021年,全省茶叶实有面积133.9万亩,产量13.95万吨。作为全国茶叶集散中心,广东年茶叶消费量约20万吨、约占全国的1/10,年流通量近600亿元、约占全国的1/5,稳居全国首位。
8月20日至21日,第四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暨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大会将在江门市举行。大会以“五邑茶,和天下;聚龙头,促振兴”为主题,旨在持续打好特色作物产业、市场、科技和文化“四张牌”,提高我省茶产业竞争力,打响广东茶品牌,促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走高、精、优的广东农业现代化道路,以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
育生态 强特色▶▶
做精做优茶叶品质
好山好水出好茶。开平大沙镇位于江门市西北部,坐拥海拔1250米的天露山,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和干净的水源,孕育出开平大沙茶甘甜、清爽的独特口感。2021年,“大沙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我们的茶树种在半山腰,山上是千亩松树林,茶园周边数十公里内无工业污染。”大沙里·欢茶谷茶产业园负责人梁瑞欣介绍。目前,茶产业园总面积达5000多亩,种植有英红九号、金牡丹、金观音、金萱等优良茶树品种,可采摘的茶园面积有2000亩以上。
在江门台山,台山白云茶是本土独有的野生茶树资源,这种茶生长在海拔400至600米的上川岛和北峰山山腰,因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素有“仙茶”的美誉。
走进三面环海、群山延绵的上川岛,漫山茶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台山市上川岛仙岛茶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便坐落于此。据介绍,该公司种植茶叶采用绿色种植方式,选取上川岛当地的蟹壳、虾壳等作基肥,坚持不打农药,加上岛上山高雾浓、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茶树生长,产出的茶叶拥有上川岛独有的“海韵兰花香”风味,畅销海内外。
以开平大沙茶、台山白云茶为代表,近年来江门市走出了一条特色生态茶产业发展之路。截至2021年底,全市传统茶叶面积约8万亩,与新会柑结合创新,年产各类茶近2万吨,茶叶年产值达34亿元,综合产值近100亿元。从全省来看,广东茶产业发展基础实,茶叶种植面积年增长率维持在8%—10%的水平,2021年,全省茶叶实有面积133.9万亩,产量13.95万吨。在茶树资源方面,广东拥有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茶树活体“基因库”,收集了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1800多份。其中,潮州凤凰单丛茶被誉为“茶中香水”,在全国名茶中独领风骚。
在广东的茶叶版图中,集群化发展特色明显,潮州、梅州、清远、河源四个地级市的茶叶种植面积占全省63.8%,形成了以潮州、梅州为主产区的单丛乌龙茶,以清远、韶关、河源为主产区的特色红茶,以梅州、河源、湛江等为主产区的大叶种绿茶,以江门新会为主产区的特色柑普茶、柑红茶等优势产业集群。
同时,广东茶产业创新底色足,科技攻关成果丰硕,拥有茶领域标准、专利众多,全省无性系茶树良种贡献及科技贡献率均超80%。近年来,育成国家级良种11个、省级良种10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5个。
此外,我省生态茶园建设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共有122家企业先后创建和通过生态茶园认定,覆盖主要茶区,辐射带动茶园面积超20万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效期内,我省无公害茶叶产地认证企业49家,涉及茶园5万多亩、茶叶产量约7000吨。绿色食品(茶叶)认证企业30家,监测茶园面积3.33万亩,批准产量3275吨;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称号的茶叶产品78个,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
强优势 壮龙头▶▶
带动产业提质升级
“未有鹤山县,先有鹤山茶。”一句民间俗语,道出了江门鹤山茶的历史之悠久。作为曾经的“广东茶叶第一县”,鹤山种茶历史可追溯到宋代。2015年“鹤山红茶”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9年鹤山茶叶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如今走进鹤山茶叶产业园,正值秋茶收获、制作时节,采茶的人们从天刚亮便要背着竹箩上山采茶,赶在日出之前将采摘的茶青带回家中加工,整个园区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茶香。
今年6月,在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广东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中,开平市茶叶产业园入选,成为继鹤山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后,江门的又一个省级茶叶产业园。
据了解,开平市茶叶产业园建设范围涵盖大沙镇、马冈镇、塘口镇、长沙街道、水口镇,是江门市种茶面积最大、品牌最多、成效最显著的区域。2021年,该产业园茶叶种植面积4.2万亩,产量0.46万吨,实现茶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0.12亿元。
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创建了16个省级茶叶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内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4.6%;建设有35个省级茶叶类专业镇、256个专业村,带动农户10万余人。全省现有茶叶经营主体超4000家,其中涉茶省级龙头企业超60家,中大型茶叶企业近300家,小型茶叶企业合作社等近2900家,茶叶加工企业(厂)近900家。
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在其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事实上,不局限于茶产业,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各专所长、梯次发展,全面夯实种养基础、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打造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农业全产业链,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据统计,广东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87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92家,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稳定在5000家左右,其中多渠道挂牌、上市融资企业超百家。截至2021年底,全省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涉农营业总收入8834.28亿元,总资产、固定资产净值分别达8497.29亿元、1985.79亿元。
谋创新 树品牌▶▶
弘扬文化开拓市场
广东人对茶的执着追求,不仅在于做优茶品质、做大茶产业,更在于拓展茶市场、打响茶品牌、弘扬茶文化,让更多人共享茶产业带来的红利。
正如诞生了“初代网红”“喜茶”的江门市,近几年还孵化出“烧柠”“梳芙”“若柑年后”等品牌,不断丰富着新式茶饮消费市场。在新品研发方面,新会陈皮与开平、恩平茶叶紧密融合发展,携手合作开发陈皮红茶、陈皮白茶等新产品;鹤山红茶、台山白云茶、开平大沙茶逐步复兴再发展,蓄势待发;陈皮茶、簕菜茶、桔普茶等创新保健茶饮在乡村振兴中迸发新活力,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效益明显。
由此来看,江门乃至广东可谓引领全国新式茶饮潮流,“喜茶”“奈雪的茶”等一批本土茶饮品牌的诞生,新式茶饮的不断推陈出新,激活了市场潜力,形成茶叶消费新热点。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新式茶饮相关企业达7.2万余家,占全国同类企业数约19%。
弘扬茶文化,除了打造不一样的茶叶产品、新式饮品外,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也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大沙里·欢茶谷茶产业园正大力发展茶旅融合。该项目位于群联村委会大沙林场,规划总投资约1亿元,主要划分茶园景观区、茶叶生产加工展示区、水果种植区、生态林风景区、特色体验区等五大园区,配套茶叶加工厂、茶博馆、制茶体验馆等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养生、度假的茶主题旅游综合体。
无独有偶,全省茶文化旅游经济持续增长,茶文化旅游体验不断变化。位于潮州市潮安区的凤凰镇,不仅是名茶“凤凰单丛”产地,也是潮汕地区一处旅游胜地,让游客在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同时,接受茶文化的熏陶。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的雁南飞茶田景区,为粤东第一家4A级旅游景区,现已升级为融茶叶生产、园林绿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5A级旅游景区,不断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从产值的增长和品牌的培育上,更可窥见广东茶产业正以“高歌猛进”之势加速发展:全省干毛茶产值增长超3倍,由2018年的44.3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56.8亿元;现有茶类区域品牌30个,产值340多亿元,培育名牌产品179个,打造了“英红九号”特色红茶、“单丛”乌龙茶、“陈皮普洱茶”等一批知名品牌。
领风气之先,立时代潮头。放眼未来,广东将继续推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粤茶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全省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附件: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