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世界最资讯丨“双减”后中考简单化或成趋势,考试指挥棒调整有何意味?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时间: 2022-07-31 18:48:51

2022年的高考、中考已经相继结束。作为“双减”政策实施后的首次中考,今年各地考试难度普遍降低的状况开始引发讨论:今后中考都会这么简单吗?高分扎堆会导致哪些后果?降低中考难度能有效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吗?

有教育领域学者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未来几年,配合“双减”的实施,中考简单或将是一种趋势。但降低考试难度并不意味着会缓解中考的竞争压力。未来,逐渐淡化中考的筛选功能,让普职分流更加柔性,才是缓解家长、学生焦虑的有效方式。


(相关资料图)

也有专家指出,仅从中考改革入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双减”等教育改革,最终要改变教育的功能:让淘汰式的教育,逐渐转变为发展型的教育,即每个人都能通过接受教育,发展出自己的潜能,而不是在一次次的升学考试、同质化竞争中,被筛选和淘汰。

这样的系统性改革并不容易,而且不能局限在教育领域,整个社会的用人标准都应该作出调整:不是唯学历的,而是多元的,让不同学校毕业的人才,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7月11日,在闵行区莘松中学莘沥考点,教师们手持祝福标语与考生们合影留念。 新华社发

未来几年中考简单或是趋势

多地中考生在今年查到分数时有着同样的心路历程:查到分数满分欢喜,一看排名心灰意冷。

高分扎堆,让中考录取分数线“卷”出新高度。以早已刷屏的北京中考为例,满分660分,655分以上(含加分)的学生全市有超过800人,其中517人集中在海淀区。这与去年的情况差异甚大,去年中考后,北京教育考试院只公布了645以上分数段的人数,当时北京645分以上的考生一共仅有268人。

不仅是北京,长沙、武汉、杭州等地,普遍出现类似情况。“擅做难题的尖子生失去优势”“一分之差就与心仪的高中失之交臂”,中考生的去向被这次简单的中考“改变方向”。有观点认为,今年重点高中凭中考“掐尖”的效果将打折扣,一部分发挥欠佳的优秀生源可能流入其他高中学校,再配合教育部门制定的“校额到校”等政策(将优质高中部分计划定向分配到一般公办初中校,采用校内选拔方式,按考生校额到校录取成绩和志愿进行择优录取),高中学校之间的差距或将渐渐缩小。

“双减”实施一年以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红艳及其团队对几个省会城市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各地区在落实双减时,都存在学段差异,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作业量减少明显;但是初中的“双减”执行力度,明显较差,有的地方甚至“岿然不动”,仍有浓厚的应试氛围。程红艳预测,“双减”背景下,未来几年,中考难度也将会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虽然今年中考形势“大变”,但在家长眼中,这次考试的重要程度仍不容小觑。一位海淀妈妈告诉南都记者,“今年中考让我们普通孩子看到了希望,初中我打算为孩子请一对一家教,专门辅导一下她的薄弱科目。”这位家长的女儿今年将升入初中,她认为,如果今后中考延续今年的风格,那学好课内知识就足够了。也还有一部分海淀家长仍在凭着惯性“鸡娃”,让孩子在小升初的暑假开始学习初中课程。

在广西南宁市第二十九中学,考生进入考场前做手势为自己加油。 新华社发

“降低中考难度,不一定会减轻学生负担”

一直以来,中考承担着普职分流、将不同考分学生匹配到不同质量的普通高中这两大选拔功能,是中国教育分流过程中最早的一环。而随着高等教育扩招,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超过了初中升学率,中考竞争变得比高考更为激烈。

多位北京家长告诉南都记者,北京学生的中考竞争压力更甚于高考,“考不上高中就要去职校。”在一些优质学区,更多的孩子则在为进入重点高中而拼尽全力,家长也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其竞争激烈程度,不置身其中很难体会。

去年公布的“双减”政策中,第18条要求“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今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2022年将迎来“双减”政策实施后第一次中考,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对于引导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减负提质、巩固“双减”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上述通知强调,中考要科学设置试卷难度,“既要防止试卷过难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也要避免试卷过易难以体现区分度。”

今年各地中考普遍降低难度,被看作是对“双减”政策的贯彻。降低考试难度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吗?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陈志文认为: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陈志文公开撰文指出,没有区分度的考试,考的是熟练程度、仔细程度。优秀的考生,往往为了多得一分两分,需要刷题奋斗一年,这是典型的增加无效负担。

程红艳也对南都记者表示,降低试题难度,并不一定能缓解学生的竞争压力,将普职分流的比例和方式作出适当调整,让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进行自主选择,才有可能减轻初中生的压力。

6月14日,在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西园校区考点,考生走出考场。新华社发

废除中考的选拔功能,可行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议“取消中考”,支持者认为中考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已超过高考,且初中后就分流,未免过早,不利于青春期孩子的生长发展;反对者则认为,教育焦虑不是中高考造成的,而是社会问题的投射,取消中考也会有其他竞争,于事无补。

程红艳认为,中考是同一区县范围内考生之间的相互竞争,究其实质便是一场资格赛。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对普通人而言,中考取得好成绩并不能保证好前途,但至少赢得了通向精英教育的渠道;而被中考淘汰的学生则失去了资格。因此,某种意义而言,中考是一种提前选拔机制。

比如,中考将部分外来务工子女排除于当地的普通教育系统之外;将学业暂时落后的学生排除于普通高中学校之外,从此之后高雅精神文化活动与高深学术追求与他们相对绝缘;将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排除在重点中学之外,精英大学的门对他们变得异常狭窄。

而要想真正缓解中考给家长和学生带来的压力,程红艳建议,可以考虑逐渐淡化中考的筛选功能,比如,普职比不一定要划定为5:5,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6:4或7:3;去普通高中还是走职业教育的道路,应当由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作出选择,而不是将成绩差的学生划分到职中。要实现这些,还需要整体改革高中教育,推进高中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普职教育的融合化。

不过,中考改革只是教育改革的一小部分,和“双减”一样,无法解决所有问题。“要真正缓解教育焦虑,社会用人的标准要更为多元,对于加剧学历社会趋势的政策,国家应当进行调整,引导高等教育去身份化、去等级化。”程红艳谈到,“社会应当搭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让不同学校毕业的人才,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采写:南都记者 宋凌燕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

标签: 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