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开封:用好“绣花功”让古树名木“活”起来

来源: 开封市人民政府 时间: 2022-03-16 11:11:51

古树名木是活的历史,保护是留住城市基因、留存厚重文化的应有之义,更是开封古城保护、文旅强市的题中之义。

古树绿色长存,城市乡愁永续。一直以来,我市园林绿化部门用好“绣花功”,撑起保护伞,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古树名木,让其“老有所养”,保持古朴底蕴,留住城市乡愁,焕发新的光彩。

据了解,我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启动至今,经多次普查认定,目前城区范围内共计有56棵古树名木、2个古树群株、78棵古树后备资源、6个古树后备资源群株,其中适生树种国槐居多。

国槐,古都开封的“祖母绿”,春季槐花清香怡人,夏季树冠如盖、遮阳喜人。其中,最古老的一棵古树为位于繁塔旁边的国槐,树龄超过1000岁,百折不挠生长,记录着自然盛衰。

而国槐中最具代表的是“朱抱槐”,位于鼓楼区商业大院东胡同8号院南侧、迎宾路北延后的迎宾北路东侧,树龄835年,编号2号,属一级古树名木。2019年年底,该古树周边的房屋拆除完毕后,我市实施了精准保护工程:清理建筑垃圾,开挖沟槽,施营养土、生物菌肥,修建树池、围栏,更换标牌……极大改善了古树周边环境,让古树焕发勃勃生机。

2015年5月,我市颁布《开封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为保护提供政策依据;市绿化委员会城市绿化办公室制定《开封市城市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标准》和《开封市城市古树名木巡查检查制度》,为高水养护奠定基础;2016年1月,市创园指挥部编印《开封市古树名木档案名录》,明确每棵树的管养单位、责任人,保存并及时更新完善古树及后备资源相关数据;2020年1月1日,《开封古城保护条例》施行,明确将古树名木确定为开封古城重点保护对象……制度保障设起古树名木保护红线,让古树名木“活”起来。

全面体检,精准施策。2019年8月,市园林绿化处邀请江南大学智能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团队对开封市区28棵古树进行健康检测,全面评估古树健康状况,形成综合分析报告,制定科学化、个化的养护方案。如运用微钻阻力检测,确定树木精确树龄;运用雷达检测,给树木拍“X光”,初步观测树木内部健康。

一树一策,智能管理。从2020年1月22日开始,我市古树名木统一悬挂、维护、更新保护牌,标注对应树种、编号、拉丁学名、科属、保护等级、树龄、保护单位及二维码。这些信息均编制在册,存档留存,统一录入电脑系统,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群众通过手机扫描,能了解更多关于古树名木的信息,增强全民保护意识。

常态巡查,精细养护。该处不间断进行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的日常巡查、养护工作,对部分长势衰弱的古树制定详细的保护实施方案,采取特定的复壮措施。如对古树建造围栏进行保护;对枯枝进行修剪与防腐处理;封堵树洞,防止雨水对树干的侵蚀;在古树周围打若干透气孔,用密度棒填充并加入生根剂、缓释肥、微生物制剂等,增强古树长势;对不稳固的树干加以支撑。

保护不是“一阵风”,而是“四季风”。为融合古城“自然之土”和“历史之根”,培植开封“特色之树”,我市园林绿化部门将持续做好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挂牌、巡查、复壮工作,并不断升级智慧园林系统,建设城市古树名木基础数据库,以移动智能App为数据采集手段,建立古树名木巡查台账、问题处理台账和养护复壮台账,让古树名木枝繁叶茂、安享天年。

标签: 古树名木 让古树名木“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