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睢县:从失地农村到就业率100%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华丽蝶变
题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有稳定的就业,老百姓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近年来,商丘市睢县北关新村将充分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多种措施,以造炬成阳的毅力,完成了从失地农村到就业率100%的国家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的华丽蝶变。
失地农村如何成为百分百就业率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农历新年刚过,记者来到睢县北关新村,规划有序的一排排商铺正准备开门纳客,村支部书记郭水锋正在组织小吃车队前往北湖景区出摊营业,通过技能培训学会冰糖葫芦手艺的村民王洪彬就是其中之一,用他的话说“趁着假期还没结束,每天能挣五六百元。”
北关新村位于睢县中心所在地,临近国家4A级北湖景区。辖区面积0.6平方公里,总人口1275人,劳动力890人,脱贫劳动力19人。
近年来,北关村坚持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强力打造“充分就业星级社区”,通过强化宣传、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开创就业。全村劳动力已就业854人,创业36人,就业率达100%。
“失地”村的改变从一沓“求职信”开始
看着如今的繁忙,支部书记郭水锋感慨万千,“我们是睢县第一批‘失地’的农村”。北关新村紧靠城区,早早被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为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北关村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力配合土地收储工作。
田地全部被征收,村民一下成了“城里人”。但问题随之而来“农民没了土地就等于‘失业’。”郭水锋告诉记者。年轻人可以外出务工,留在家里出不去的乡亲怎么办。
“帮助村民找工作是头等大事。”农民失去了糊口的土地,如何得到一份稳定的收入,过上好日子,成了北关新村两委最关切的问题。为了保障失地后村民不失业,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北关新村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干部、居民代表担任成员的充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设立劳动保障服务窗口,配专职劳动就业信息员。村两委设计了一张调查表,内容简单但十分有效,村民有什么技能、想做什么工作、想要多少工资…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调查,动态建立各类就业台账、表册,详细了解村内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家庭生活来源、家庭成员情况、务工现状和务工意愿。
带着一沓厚厚的“求职信”,郭水锋来到了睢县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看着数据真实准确的调查表,当即决定有针对性的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北关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自此,一场场招聘会开到了村里,一次次技能培训走进了新村。
时至今日,北关新村村室档案盒内还存放着每家每户的劳动力调查表,从失地村到充分就业社区的蝶变正式从这里开始。
量体裁衣式就业服务延伸最后“一公里”
“没出村就找到了好工作。”北关新村村民郭磊磊告诉记者,他目前在睢县足力健鞋业做保安,每月收入四千多元。
通过郭水锋的努力,睢县人社局带着岗位来到北关新村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提高就业惠民政策的覆盖率和知晓度。同时,组织就业指导和现场面对面招工,仅一场招聘会就成功推荐就业64人。有过军旅生涯的郭磊磊就是通过这场招聘会,成功应聘。
为确保充分就业,睢县人社局建立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坚持线上线下就业宣传并进,开通微信公众号、抖音就业宣传,实现就业信息全覆盖,使全村劳动力足不出村即可知晓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村民郭映辉,原先曾有过装修经验,在线上平台看到招聘信息后,成功入职装修公司。
“在早餐店工作一早上能挣50多块钱。”村民李秀珍乐呵呵的告诉记者,为解决失业人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睢县人社部门通过动员经营业绩好、社会责任感强的小微企业开发对技能、学历、年龄不作特别要求的岗位,拓展困难群众就业渠道,今年已经53岁的她就是通过这一渠道在村内早餐店打工就业。目前村内馒头店、早餐店等共解决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人,村内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7人,实现了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百分百。
授之以渔,一技之长让就业更有“含金量”
北关新村紧邻国家4A级景区—北湖景区,每天游客熙攘,如何把这一优势转化为群众的收入,村支部书记郭水锋动起了脑筋。
在与村两委干部商议之后,北关村瞄准群众休闲、观光、娱乐新需求,发挥交通发达、背靠北湖景区的地理优势,顺势引导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鼓励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在景区周边卖小吃、在村内开起特色农家菜,把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宾馆,参与旅游经营,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有了想法就要实现,北关新村根据旅游行业、服务业、餐饮业等相关需要和村民的培训愿望,组织村民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增强自谋职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特别感谢社区组织的培训班,我在北关村开店半年,基本收回成本,已有盈利。以后的梦想是开更多连锁店,和更多的姐妹一起创业,实现家庭事业双丰收。”北关村返乡创业人员宋元元高兴地说。
返乡农民工宋元元在社区创业培训过程中,由一名全职妈妈摇身变为“老板”,实现了成功创业,并带动了5名村民就业。
村内目前共有精品民宿、特色小吃、农家饭馆30余家,带动65人就业,吸纳外地务工人员8人。王洪彬等4人通过技能培训,学习制作臭豆腐、冰糖葫芦等特色小吃,在公园附近出摊经营,月收入4000元以上。
北关新村根据实际需要,同时开展了家政服务、养老育婴、电子商务、美容美发、餐饮服务等技能培训5场次,67名村民通过“点单式”分类施教培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50多岁了还能到大城市工作。”村民李兰芝就是受益者之一,她通过培训掌握了育婴技能,“在外地做月嫂每个月收入上万元。”
通过吃上“技能饭”,给社区居民们树立了自强不息、自主择业的榜样,增强了下岗职工创业和再就业的信心。
为解决村内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就业问题,北关新村与县人社部门积极探索新就业模式,通过人社部门牵线搭桥,村内5名留守妇女与启程鞋业签订合同,把一些穿鞋带、缝合鞋面的工作带回村里,计件报酬,既解决了企业人手不足问题,又解决了留守妇女工接送孩子、照顾老人等问题。
“实现充分就业,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以更高标准和要求,精准满足居民群众的就业创业需求。”睢县人社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北关新村的荣誉既是肯定也是动力,今后我们将继续全力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促进重点人群多渠道就业创业,努力实现‘就业一人,稳定一家;充分就业,稳定一方’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