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滇池别墅群”问责29个单位,再次重申生态红线
原标题:评论丨“滇池别墅群”问责29个单位,再次重申生态红线
对破坏生态行为严肃问责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严格把关,让那些违建一开始就没有出现在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可能。
2021年5月6日,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曝光“云南昆明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典型案例。日前,媒体获取的云南省纪委监委《关于“古滇名城”长腰山片区及滇池南湾未来城五渔邨项目违规违建问题追责问责情况的通报》显示,包括昆明市委市政府、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等在内的8个省管单位、晋宁区委区政府、滇池管理局等12个处级单位,以及9个科级单位以及58名责任人被追责问责。
↑长腰山生态功能基本丧失,被拆除部分已种上树苗。图片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去年,随着中央督察组的通报,云南滇池别墅群生态破坏的问题浮出水面——滇池原本是云南的第一大湖,生态保护价值相当重要,但近几年来,沿岸的长腰山等相关区域,被房地产项目挤占,在环湖开发模式下,滇池成了地产增值的筹码,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根据此次公布的问责情况,29个责任单位被问责,58名责任人被处理,问责层级达到了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等在内的层级,这样的处理力度相当大,也显示出在守护生态红线上的坚定决心。
事实上,继秦岭别墅事件后,滇池别墅群事件之所以也被当作大案要案办理,一方面是因为滇池极具生态价值,而生态破坏又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于,滇池一带的生态遭破坏,远远不是某个企业突破红线那么简单,当地的相关职能机构也存在严重的失职。
如通报提到,在2016年11月,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已经明确指出,《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相关条文规定不明确,给房地产企业打着生态旅游的幌子进行房地产开发,提供了钻营的便利和空间。在整改之后,相关条文仍然语焉不详,依旧试图给违规建设开口子。
房地产企业打擦边球,在滇池保护区内违规建别墅,这种逐利操作固然胆大,但归根结底还是条文不明确、不严格导致。如果严格前置审批,这些项目恐怕连基本的手续都办理不了。
之所以出现了懈怠,在生态保护上缺少严格的自觉意识,说到底,还是没能平衡好经济和生态的关系,想借助滇池的生态价值,来快速变现成经济效益。而且,其间还存在着非法利益勾兑的问题,企业行贿,一些公职人员被围猎,导致滇池变成了不法牟利的工具。
就在去年中央督察组通报后,对于出现的一些违建,当地曾迅速开展拆除工作。然而那些被破坏的山体,想要恢复到原始状态,注定会相当困难。剩下的那些违建群,如何处置也是一大难题。如果保留会破坏滇池生态,拖久了还可能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如果拆除,也将是一笔巨大的成本。
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凸显了生态治理的困难。个别地方被眼前的短期利益麻痹,以牺牲生态的方式来换取短期经济利益,结果留下一个烂摊子。所以,对破坏生态行为严肃问责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严格把关,让那些违建一开始就没有出现在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可能。
无论如何,生态保护是一笔长远账。这一次,对滇池别墅群事件的高压问责,再次重申了生态红线,这对其他地方也形成了警示效应——任何时候,都必须平衡好发展和生态的关系,牺牲后世的利益,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和政绩,把生态环境当成升迁的垫脚石,一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编辑 汪垠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标签: 云南省纪委 别墅 单位 红线 滇池 相关 生态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