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小年夜,上海人到底过不过“小年”?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1月26日报道:这两天关于上海人过不过“小年”的话题,在网上吸引了许多网友讨论。有人指出,上海的习俗里没有“小年”一说,只有“小年夜”。另外有人提出“南北小年”的说法,认为腊月二十三是北小年,而二十四则是南小年。
本文图源来自网络
“上海人是没有‘小年’这个说法的。”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仲富兰教授告诉东方网记者,在上海,腊月廿三是送灶的日子。
虽然北方地区将“送灶”这天称为“小年”,但上海地属江南,没有“小年”这个名称。若有,也只是将除夕夜称为“大年夜”,除夕夜的前一天夜晚称为“小年夜”。“小年”和“小年夜”是两个概念,例如今年的除夕在腊月二十九,那么“小年夜”就是腊月二十八。
北方地区过“小年”要吃饺子,而上海在“送灶”时沿袭了苏州习俗,吃的一般是团子,叫“谢灶团子”,饮食习俗也并不相同。
另外对于有人提出腊月廿三、廿四分别是“南北小年”的说法,仲富兰教授则表示,过去上海人对送灶的日子也有讲究,称为“官三民四”,“就是大户人家、做官人家廿三送灶,普通老百姓廿四送灶。”此外他还介绍,腊月廿五是不能送灶的。有句话叫“廿五送灶,七颠八倒”,因为廿五是古代妓院送灶的日子。
传说农历腊月廿四,是“灶神”上天奏事之日。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上海人家会在贴着灶神像的厨房灶头上供酒果,还有荸荠、茨菰以及好鱼、好肉。据说灶神上天是要向玉帝汇报一年中人间的好坏、人之过失,为避免他言之过分,“送灶”时人们还要供上用饴糖所做的糖元宝等,据说是为了让他吃了后粘上牙齿,说话不清,可少说、不说人间坏话。“有句话叫‘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仲富兰教授说。
至于“小年夜”大家可以为过年做准备,例如购买年货、磨粉包汤圆,有些家庭还会自制年糕。汤圆是取“团团圆圆”之意,年糕则寓意吃了“高高兴兴”“年年高”。另外,准备新衣、买春联年画、贴“门神”等也都是上海人过年常见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