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一位盲人乘客记下的123个工号:“他们都是我的眼睛”

来源: 周到 时间: 2022-01-24 06:04:16
1月19日下午,49岁的盲人徐振凯在上海图书馆的视觉障碍者阅览室一坐就是3个小时,刑警803破案的音频故事听得他既紧张又兴奋。

因为答应爸妈要赶在天黑前到家,徐振凯当天下午5点离开上图,乘地铁回家。20多年来,他早已习惯了一个人坐地铁去上图听书,去医院开药、针灸。对徐振凯而言,上海四通八达的轨交网络彷佛为他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让他能够追逐自己的梦想,过好自己的生活。

每一次坐地铁,徐振凯都会记下帮助他的地铁员工工号,迄今已记录下123个工号。他说,“他们都是我的眼睛”。

▲视频:一位盲人乘客记下的123个工号

地铁回家路

2000年,徐振凯被评定为“一级盲”。22年的时间里,他的眼前只有两道白茫茫的光,虽然无法读书、看报,但这并不妨碍他了解这个世界。

他经常光顾的视觉障碍者阅览室位于上海图书馆一楼,这间30多平方米的阅览室里摆放了10来张桌椅和电脑,每台电脑上都安装了盲人辅助上网软件冲浪星。

徐振凯每一次敲击键盘,都伴有语音提醒,他用这种方式搜索出自己喜爱的刑警803等音频故事,听得津津有味。

1月19日下午,因为答应爸妈要赶在天黑前回家,徐振凯听完一段803破案的音频故事后,于当天下午5点离开上图,准备乘地铁回家。

走出上图后,他拿出盲人手机,首先拨打了上海地铁热线64370000,请地铁站务员帮忙接应。

然后,他拄着盲杖,小心翼翼地向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2号口走去。

“我来接你进地铁。”接到徐振凯的电话后,一位身着黑色长羽绒服的地铁工作人员在进站口找到徐振凯后,搀扶着他,乘坐下行扶梯,进入地铁站台。

进站闸机处,徐振凯掏出一张绿色的《上海市盲人公共交通证》,刷卡进站。

徐振凯说,有了这张证,他可以免费搭乘市内公共交通。

站台上,这名身着黑色长羽绒服的地铁工作人员右手扶着徐振凯,左手持对讲机跟同事沟通:“这位盲人乘客要到虹桥路站,你跟虹桥路联系一下,他在下行线15号门,后面这辆车上去,请虹桥路站的工作人员在这扇门等着。”

不一会儿,地铁进站。

扶着徐振凯在距离车厢门较近的位置坐好后,这名地铁工作人员便下车了。

地铁行驶2站路后,广播里响起到达“虹桥路站”的提醒,徐振凯小心起身,朝车厢门走去。

车厢门打开后,另一位地铁工作人员早已等在门口,伸手扶住徐振凯,带他乘坐自动扶梯。

依靠每辆地铁的唯一编号和车厢编号,地铁工作人员得以准确判断徐振凯的下车位置。

他扶着徐振凯,走过长长的连廊,换乘轨交4号线列车。然后,他再一次将徐振凯的乘车信息告知上海体育场站的同事,接力就这样一次次的延续下去……

途中,听到广播报站的消息后,徐振凯掏出手机,打电话给父亲:“我还有3站到家。”

上海体育场站到了,车厢门打开后,一位年轻的男工作人员早已等在门口,他一把扶住徐振凯的手臂,将他领到无障碍电梯前,上到站厅层。

出电梯时,刚好碰到一位独自乘坐电动轮椅的小伙子等着进电梯,这名地铁工作人员便让徐振凯在站厅层等候,自己帮那位小伙子按下电梯按钮,护送对方下去后再返回,继续扶着徐振凯,走到通往地面的无障碍电梯前。

往常,徐振凯的父亲会早早地在无障碍电梯这里等儿子,但这一天,父亲迟到了。

这名地铁工作人员便带着徐振凯乘无障碍电梯,护送他到地面,让徐振凯在这里等父亲。安顿好徐振凯后,这名地铁工作人员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不一会儿,一位身高1.75米左右、消瘦瓜子脸的老人匆匆而至,他便是徐振凯的父亲老徐。

老徐今年78岁,他一边喊着“凯凯”,一边用手臂挽住了儿子的胳膊,朝家的方向走去。“凯凯”是徐振凯的乳名,父母一直这样称呼他。

两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缓缓并肩前行,不时躲避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在穿过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后,两人转进了天钥桥路一个老小区。

在3位地铁站务员的爱心接力下,徐振凯换乘2条地铁线,坐了5站路,平安回到家中。

通向世界的一扇窗

徐振凯的家在一楼,是一间80多平方米的两室户,为了儿子进出方便,父亲在早年厂里分房时特地选择了不用爬楼的一楼。

听到敲门声后,徐振凯的母亲笑盈盈地打开了房门。

她说,虽然儿子的眼睛看不见,但比视力正常的人还要忙,“一周5天都在外面跑”。

实际上,徐振凯并非一出生就是盲人。

1973年2月,徐振凯刚出生时,视力是正常的。不幸的是,1岁时,一场急性肺炎导致他高烧41.5℃,视神经因此受损。

自打记事起,因弱视戴着眼镜的徐振凯,跟随父母跑遍了上海各大医院,“再贵的专家都看过了,但始终看不好”。

初中毕业后,徐振凯读了业余高中,当时坐在教室第一排,还能勉强看到黑板。当时,他参加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成人考,进入推拿班学习。

原本,徐振凯想靠推拿自食其力,但这个想法很快被医生泼了冷水:“医生说,不能用力推拿,否则一点余光也保不住,眼睛会全黑。”

即便非常注意,徐振凯依然无法控制住视力的明显滑坡。1992年,他被诊断为弱视4级。

虽然视力不断滑坡,但这依然没能拦住徐振凯从书中认识世界的好奇心,他一有时间就博览群书,尤其钟爱中外文学。

2000年,徐振凯的眼睛彻底看不到东西了,只剩下两道白茫茫的光。

为了能跟正常人一样操作电脑、融入社会,徐振凯下定决心要学会使用电脑。2015年,他从盲友处得知浦东图书馆有盲人读拼软件培训班,不顾路途遥远,立即报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他拼音打得飞快,成为馆里知名的“拼音王”。

2017年,他在上海图书馆,又学会了使用另一种上网辅助软件冲浪星,可以搜索广播电视、新闻报刊、歌曲音乐、视频影视、有声小说等海量资料,这帮助他打开了通向世界的一扇窗。他喜欢听新闻,也喜欢用网络搜索不懂的新鲜事物。

借助图书馆的读书郎听书机,徐振凯听了雨果的《九三年》、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佐拉的《娜娜》、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等众多世界名著。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徐振凯对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百听不厌。

“孤女简·爱,历尽艰辛,通过奋斗获得知识和爱情,”徐振凯说,“她勇于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我。”

隐形的翅膀

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这并没有阻碍徐振凯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就像他母亲说的那样,他比视力正常的人还要忙,“一周5天都在外面跑”。

为了留住眼睛仅存的一丝光感,徐振凯想方设法不让眼球萎缩。他每月要去一次位于大柏树的岳阳医院开中药,还要经常去四平路的中医门诊针灸。

除了治疗以外,他大多数时间都泡在了上海图书馆的视觉障碍者阅览室。此外,他还是闵行图书馆、普陀图书馆的常客。

平时,徐振凯前往这些地方,都是坐地铁。

对他而言,上海四通八达的轨交网络彷佛为他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让他能够追逐自己的梦想,过好自己的生活。

对于为自己插上翅膀的地铁员工,徐振凯始终心存感激。

最近2年,每一次乘地铁,他都会问一下搀扶他的地铁工作人员的工号,然后默默记在心里。回到家后,他会让父亲代为记录下这些工号。

2022年1月17日,父亲将徐振凯记下的这些工号一一整理后,发现足足有123个工号。

▲徐振凯默默记下了123位地铁工作人员的工号

徐振凯说,他已记不清究竟何时与上海地铁结缘,脑海中最久远的印象可以追溯到1996年。

那一年,他刚刚查出糖尿病。有一天,他匆匆出门办事,忘带了饼干、牛奶。临近中午,他突然头晕眼花,额头出汗,手脚冰凉,感觉天旋地转。这时,一位地铁站长问他:“你是低血糖了吧?”

随后,这位站长连忙拿来一份午餐给他吃,一份鸡腿汉堡、一杯热巧克力下肚后,徐振凯渐渐缓了过来。

想起这段20多年前的往事,徐振凯早已记不得那位热心站长的名字,但那天的点点滴滴却始终镌刻在他的脑海里。

20多年来,徐振凯在乘坐地铁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感动,还有友情。

轨交10号线豫园站站长张梦超最早与徐振凯相识于上海图书馆站。因为地铁站与上海图书馆之间有一段路,他会习惯性把徐振凯送到图书馆。有时碰到刚好去上图的热心乘客,张梦超就拜托他们,把徐振凯送过去。

后来,张梦超从上海图书馆站调到了豫园站,但两人依然保持联系。

2020年腊八节,徐振凯打电话问张梦超,童涵春堂还有没有派送腊八粥的活动?张梦超马上打电话过去询问,得知活动取消了,便马上给徐振凯回电,避免了他白跑一趟。

“由于地铁的爱心帮助,使我这个盲人的生活不再寂寞。”在一封由徐振凯口述、父亲代笔书写的感谢信中,徐振凯说道,“每次我出行,我爸将我送进地铁,交于站务员,父母就放心了。”

在徐振凯看来,四通八达的轨交网络彷佛为他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而这些尽职热心的地铁员工都是他的眼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佟继萍

标签: 都是 盲人 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