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
近年来,铜川市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
绿色空间持续扩大 惠及百万群众
“铜川人民太幸福了,推窗见绿地、出门进公园,清晨在绿地上锻炼,傍晚在广场跳舞,周末到公园、景区散步……这样的绿色生活,如今在铜川随处可见。”64岁的市民刘红军告诉记者。
铜川通过多年的转型发展,这座曾是“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变成了一座绿色城市,变成了“东方仙子”朱鹮的栖息之地,“铜川绿”已成为新常态。
山色秀丽一湖水,鹮鸟横飞半步来。站在耀州区照金镇秀房河旁,一眼望去,郁郁葱葱。很难想象,10年前秀房沟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这里曾经机器轰鸣,污水横流。多年吃“资源饭”,给这里留下多道生态治理难题。为弥补生态欠账,铜川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宜景则景,采取“生态治理”的办法,让这里重披“绿装”。
现在的秀房沟,已成了一个火遍朋友圈的网红打卡地。漫步于景区内,颐静湖、溪山街、银河瀑布、一线天……有游客在游记中这样写道:“沿途但见小道蜿蜒,水泥铺路,两边连山,略无阙处,悬崖夹道,青林障目,耳畔溪流淙淙,鸟鸣啁啾,几处天梯通山,扶摇直上,又有小亭闪过,步移景换,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绿色动力迸发 助推乡村振兴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2020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进宜君县林海绿韵林业有限公司千亩苗木花卉扶贫产业基地,阳光下,一座玻璃暖房熠熠生辉。走进暖房,花香四溢,绿意盎然,碧绿的榕树、火红的杜鹃、玫瑰红的三角梅争奇斗艳,让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花匠王志得就在这片花海中忙碌着,时而拿着喷壶喷水,时而拿着剪刀修剪花木。
“我腰上有伤,干不了重活,自从这个暖房建成之后我就在这儿上班,我一个月能赚3000多块钱,活不重,离家又近,我觉得这就挺好的。”水塔村脱贫户王志得高兴地说道。
借助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宜君县近年共建成10个县级、50个镇级产业扶贫基地,培育了草畜、林果等特色富民产业,而宜君县仅是铜川发展绿色产业,端稳“生态碗”,吃好“生态饭”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全市18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承包集体公益林4.1万亩,2016年以来,惠及6225名贫困人口。
用心书写环保答卷 擦亮绿色发展名片
2013年7月,32只朱鹮在铜川市耀州区沮河流域野化放飞,这是我国在秦岭以北首次开展朱鹮野化放飞实验。2015年4月,第二批30只朱鹮也到这里安了家。
“今年是铜川朱鹮野化放飞的第8个繁殖季,进入繁育期的朱鹮成功配对42只,野外营巢21处,到今年繁殖季结束,共繁殖朱鹮幼鸟31只,是历年来繁殖数量最多的一年。迄今为止,在铜川野外繁育的朱鹮已累计达到136只。”耀州区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说。
去年以来,《铜川:绿色筑底 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铜川从蓝天重现到勇攀更优》等多篇宣传报道在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陕西日报等中省媒体刊发,央视新闻专题报道《陕西铜川市印台区:废弃矿山“工业疮疤”今复绿》,铜川市生态环境系统获得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全省环境执法案卷评查第一名、环境监测大比武第二名等13项中省先进集体荣誉,47名先进个人受到中央、省、市表彰,为历年之最。
呵护蓝天碧水 守护绿色底色
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定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做到六个坚持,打好四场保卫战,实施六项专项行动,强化五项措施”总体工作思路,全市上下聚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场保卫战,呵护蓝天碧水,守护绿色底色。
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市空气质量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PM10、PM2.5、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浓度全部下降。打好碧水保卫战。市生态环境部门牵头抓总,协调督办,徒步督工程查管网堵泄露,时时盯数据调措施促达标。城管执法部门牵头实施漆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和污水主管网改造,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显著。水务部门推进落实河湖长制,实施《铜川市河道管理条例》,积极组织开展漆水河清淤疏浚。打好净土保卫战。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实现区县全覆盖,农业农村部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全市耕地全部为优先保护类,各区县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优化调整,农村面源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打好青山保卫战。太安、香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调整方案获省政府批准,留足了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自然资源部门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近千亩,生态立市、生态富市、生态强市的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