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变异新毒株“奥密克戎”!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最新研判
在南非首次确认的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一经发现,便被世界各国纷纷列为首要防控毒株,据报道,从11月24日南非报告新冠病毒变种B.1.1.529—奥密克戎后5天内已有至少博茨瓦纳、比利时、以色列、英国、德国、意大利、中国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了该新型变异毒株。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11月29日公布,截至当日零时零分,香港新增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为输入病例。其中1例确诊病例感染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至今,香港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病例增至3例。
近日,全球多地相继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病例,由于怀疑其传染性更强,多国纷纷发布旅行禁令。现有疫苗是否对“奥密克戎”毒株有效?多国专家对此发表了观点。
英国科学家安德鲁·波拉德表示,现有疫苗应该能够抵御新毒株,但具体情况得等今后几周获得更多研究数据后才能厘清。
德国病毒学家乌尔丽克·普罗策说,新毒株可能加快新冠病毒传播,公众应尽快接种疫苗加强针,以增强抗体水平。
德国免疫学家桑达表示,目前生产的疫苗对新毒株仍有部分效果,民众应该选择继续进行接种。
欧洲疾控中心主任阿蒙说,人们对于这种变异毒株的传播性、疫苗的保护力、重复感染的风险等仍不清楚,现阶段必须积极主动地采取预防措施以争取时间。
钟南山:“奥密克戎”危害性还需一段时间判断
对于“奥密克戎”危害性,国内专家如何看待?昨天(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对此进行了回应。他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已在南非等地区流行,对于“奥密克戎”的危害性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判断,现在还不会采取比较大的行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分子基因检测发现,它在受体结合部位有比较多的变异点,但是它有多大的危害性?传播有多快?会不会使疾病更加严重?以及是否需要针对它进行疫苗研发?还要根据情况来判断,现在下结论为时太早。
钟南山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危害性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判断,需要随时注意,但是现在还不会采取比较大的行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还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对南非有关地方来的人员进行防控。
李兰娟:中国既不麻痹大意,也不必要恐慌
奥密克戎为什么要密切关注?危害性有多大?目前我国的疫苗针对该变异毒株是否有效?记者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问:世界卫生组织将Omicron变异株确定为需要密切关注毒株,这意味着什么?
李兰娟院士: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召开会议,讨论南非新变种病毒B.1.1.529,并列为“值得关注”。B.1.1.529最初于11月11日在南非邻国博茨瓦纳首次发现。根据现有病毒学分析数据,南非豪登省 90% 的新冠感染病例可能已经是这种变异毒株,而且它“可能已经存在于南非的大多数省份”。从B.1.1.529首次报告到成为南非部分省份的流行的优势株的时间不足半个月,表明Omicron变异株在人群中的传播效率较高,也正是基于此世界卫生组织将Omicron变异株确定为需要密切关注毒株,这意味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它可能具有更高的传播力,或者提高重症风险,或者降低目前诊断、疫苗和疗法的有效性。
问:目前来看,Omicron变异株的危害性有多大,是否可以明确?
李兰娟院士:目前关于Omicron变异株的危害性研究和报道较少,世界卫生组织将Omicron变异株确定为需要密切关注毒株的目的,也是建议各国加强对Omicron的测序、监控、以及流行病学追踪。病毒变异是客观规律,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是介导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关键蛋白,也是疫苗设计的主要靶点分子,病毒为了适应环境和人体,更好生存下来,会发生变异甚至进化,有可能增强传播力和毒力,增加致病性,但变异也可能相反减弱致病性,判断Omicron变异株的危害性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去评估。
问:Omicron变异株传播速度快,已在南非、比利时、中国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目前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否需要发生一些改变?
李兰娟院士:中国通过两年抗疫,己成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外防输入的精准经验,中国既不麻痹大意,也不必要恐慌。但仍需继续加强境外输入人员的精准管理,特别是对来自疫情严重的国家的人员要强化核酸检测,实现闭环管理;此外要加强进口货物的检测和管理,同时加强从事进出口如物流、海关和冷链工作人群的健康监测力度,确保第一时间阻断进口“物传人”的链条。
问:目前来看Omicron变异株是否会影响我国接种疫苗的有效性?
李兰娟院士:冠状病毒有2.99万多个碱基,目前30多个变异,还不算大,不必惊慌,要继续加强监测和测序。病毒变异可降低疫苗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的保护作用,但疫苗的作用应该还存在,目前对Omicron变异株还知之甚少,评估其传染力,致病力和对疫苗影响仍需要时间。此外,病毒一直都在变异,我们应该持续性加强针对新冠新变异株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问:针对Omicron变异株,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李兰娟院士:我国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已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要继续坚持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策略,同时加强对变异毒株的监测。针对新出现的变异株,民众不需要特别担心,普通老百姓要积极配合政府的防疫工作,坚持非必须不出境,减少不必要出行;积极接种新冠疫苗。
张文宏:目前对中国不会产生大影响
11月28日,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在其个人社交账号发文,就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全文如下:
上海疫情进入扫尾阶段。新冠新变异株奥密克戎登陆世界,迅速占领了所有学术论坛和百姓的饭堂。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1.奥密克戎变种被发现是近期的突发性事件,毫无疑问是病毒进化的产物。由于突变点数量远超已经发现的所有变种,预计应该是在宿主体内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进化后形成。因为新冠病毒引起的是急性感染,难以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体内长时间生存与进化,也没有像流感病毒那样的基因重配发现,目前多数认为该变种可能是在免疫功能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体内,经过长时间的携带,最终进化而成。形成新变体后,又经过偶然的机会经过传播,并迅速在传播上超越了已有的病毒传播能力,成为南非近期所记录的病毒株中的优势株(占比90%以上)。
2. 由于携带病毒突变点多,在传播上短期内似乎战胜了南非的其他病毒株,包括德尔塔毒株。因此,世卫组织出于谨慎,将其列入了密切关注变异株(VOC),也就是说要引起极大关注。
3. 但这是否已经说明全球抗疫的努力就此前功尽弃呢?现在还很难说。南非这次病毒株序列公布的总量不多,需要再观察未来两周更多的数据和实验室数据才能精准判断。
4. 南非的疫苗接种完成率低,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口比例仅仅24%,自然感染率4.9%左右,其实不足以构建疫苗和自然感染的免疫屏障,没有免疫屏障就谈不上免疫突破。也就是说如果这种情况今天出现在以色列,那么可以说毫无疑问,全球抗疫要面临从头再来的风险。
5. 这里也就清楚了,为什么英国和以色列这些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80%,特别是以色列第三针接种率也已经达到了50%左右,这两个国家对外来输入采取的措施突然收紧。也就是说,对南非这种情况下,如果一旦明确这个病毒株可以突破原有的免疫屏障,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已有的所有疫苗体系做调整,开始进入流感疫苗接种模式,也就是说每年要根据病毒变异情况,迅速构建新的疫苗。但是也意味着日子会变得更难。
6. 据路透社报道,为防止疫情入侵,以色列27日宣布将关闭边境,禁止所有外国旅客入境,成为全球首个因“奥密克戎”毒株而封锁国境的国家。以总理贝内特表示,这项禁令可能将持续14天,这种变异毒株“非常令人担心”,以色列“在进入紧急状态的边缘”,所有人都要严阵以待。
7. 这种情况下,可以判断,这次南非的变种病毒出现有偶然性,但是是否会对目前的初步建立的脆弱的人群免疫构成威胁,需要两周左右的观察时间。为什么初步定为两周内,是因为现在全球的流行病学数据,以及病毒中和试验数据,在两周到数周内都会出结果。这些工作我们复旦的团队和中国多个兄弟科研团队都在同步进行。不过我同意我的朋友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教授的看法,“新冠病毒的变异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总的来讲,新冠的很多变种都没有存活下来,即使是存活下来的部分变种,其中也只有极少数能够成为优势株。从疫情暴发到现在,起码发现了上百种变异株,但只有一个德尔塔能留下来,在过去,贝塔和伽马变异株也被证明有比较强的免疫逃逸特性,但它们在和德尔塔的传播比赛中还是落败了,最后无声无息就消失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好在不需要太长时间。
最后说下,中国怎么办。
我认为对中国目前还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中国目前的快速响应与动态清零策略是可以应对各种类型的新冠变种的。
新冠病毒再变,还是新冠病毒。中国目前处于动态清零策略所赢得的战略机遇期内,正在加速构建下阶段应对常态化抗疫所需要的科学支撑,包括形成足以支撑世界开放的有效疫苗与药物储备,以及公共卫生及医疗资源储备。基于科学与团结,我们可以应对德尔塔,也能应对奥密克戎。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经济网、@张文宏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