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华师大附属东昌中学:启智润心 全员育人-学校第90期东昌论坛成功举办
今年年初,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本市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完善学生发展指导,建立班主任与全员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成长服务机制。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作为“朋友式谈话”的传统校,成为浦东新区全员导师制的试点单位。学校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教师对全员导师制工作的理解与认识,引导教师不断加强全员导师制实践,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
11月26日下午,东昌中学举行了主题为“启智润心 全员育人”的第90期东昌论坛。本次论坛由德育处强熙副主任主持。
回顾足迹,焦点突破
首先,强熙老师从德育环境的整体建构追溯了学校德育工作模式的不断发展,从2004年9月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2009年进入自主结对的全员德育形式,课题《高中学生发展导航系统建设与指导实践》的申报与研究,再到引入专业力量,全面拓宽实践平台,打造了研学和企业参访等品牌项目,期间经历了雏形期、初尝期、发展期、成熟期四个阶段的德育工作发展之路。这为学校全面推进“全员导师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东昌中学德育工作正处于突破期,着力聚焦“全员导师制”的新问题新方法。如何真正做到将家庭教育、导师课程落到实处,如何为导师们提供优质的培训和资源,这些都是学校全员导师制工作需要突破的地方。强熙老师从四个方面小结了近阶段全员导师制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设计整体架构、分层分类细化: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的工作实际,从基本原则、工作内容、培训与研讨、激励与保障进行工作方案的制定和修订;针对工作方案,制定相应课程实施、学生指导、家校沟通、培训研讨四个方面11个项目的考核明细。
(二)搭建一个平台、编制两本册子:为了方便学生选报及更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意愿,学校负责老师利用寒假开发搭建了一个学生选报教师查询的全员导师制的专用平台,并与学校现有的诚信档案、综评相关信息对接。
(三)开发培训课程、录制讲解视频:学校组建工作团队,利用寒假准备了家庭教育指导类、案例分析及课程设计类、高考政策解读类、学科研究类、校内外活动类的资料包等,希望用更专业的能力为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和家长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四)明确职责区别、做好家校互通:学校开设一月一次的导师课程,三个年级错时开设,固定导师课地点。导师制让家长多了一个可以沟通交流的专业人士,帮助解决每个家庭不同的教育需求,成为家校沟通的信息“过滤器”和家长及其家庭亲子关系的“减压器”。
悉心毕力,共谋育人
在学校多年的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中,不少教师积累并总结了导师工作的宝贵经验与方法,本届东昌论坛邀请到了孙鸿渊老师、和亮坤老师和张凌敏老师进行主题发言。
孙鸿渊老师发言的主题是《思考提高效率,工作凝结感悟,反思提升意识》。孙鸿渊老师认为,虽然导师工作困难重重,但“解决困难的办法永远比遇到的困难多”,应保持“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因此,孙老师不断思考学生谈话和家访工作的原因与目的,在深入实践中发现了不少学生的个体性问题,并予以及时沟通,最后提升导师工作实效,得益的是学生。德育工作体现的是“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而教育”的职业初心,正是东昌老师们的这份职业初心,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蒸蒸日上”。
和亮坤老师发言的主题为《基于规范,量力创新》。和亮坤老师谦虚地称自己的导师工作为“完成规定动作”,她善于结合自身心理学科特点,从学生需求出发,有创造性地开展导师活动。她认为,导师课要避免“老师要学生做什么”,而应了解“学生想要的”。于是,和亮坤老师带着学生在各类游戏中更好地了解自己,获得情感释放。此外,她在家访中也善于发现家长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影响,及时对家长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正是这样一种专业设计下的百花齐放,展现了东昌老师的德育智慧。
张凌敏老师的发言主题是《优化家校联动,践行导师职责》。张凌敏老师身为班主任兼导师,严谨认真地研读“全员导师制”的学术资料,她结合理论与实际经验将导师区别于班主任的特点概括为:小范围、大自由、广话题。她分享了自己进行家访的经验与方法,并强调不应局限于学业成绩,还要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家校和谐共建的维护者。这体现的是东昌老师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使命担当。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相信在东昌中学全员导师的精心培育下,学生一定会茁壮成长,学校的全员导师工作一定会越来越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