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居民的一则建议,填补了徐汇“五分钟体育生活圈”缺口 西岸启动体育用品配送服务
“这一段有8.9公里,以龙耀路隧道为界分南北两部分。”对很多居住在徐汇滨江沿线的市民来讲,这不光是地理上的南北分割,也是浦江西岸人气“北热南冷”的分野。
来自徐汇长桥街道华沁家园的邵老伯就有这样的体会。今年六月,他向徐汇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写了一封信,反映徐汇滨江的体育设施在空间布局上“失衡”。北面沿线场地配套有攀岩、滑板等新奇有趣的体育设施,日均人流量破万,南面的设施则以传统的绿化景观为主,长期人气不足。他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滨江岸线健身场地设施布局,为更多居民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场地设施,营造锻炼氛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近日,一项“西岸滨江水岸汇体育用品配送服务”悄然启动。篮球、滑板、长者运动器材……来到滨江沿岸的市民有望免费租借使用放在公共服务站内的这些运动器材。接下来,一系列小型设施将在年内落实,大型设施项目将逐步推进,填补徐汇“5分钟体育生活圈”的缺口,灵活满足滨江南面居民的需求。
绿地升级,体育器材没了
华沁家园是个大型保障房小区,距离徐汇滨江直线距离不过700米。由于小区内的居住密度高,绿化空间小,居民跑步锻炼施展不开手脚。随着滨江绿化设施提升改造完毕,选择到滨江散步健身成了大家的日常。
76岁的张老伯告诉记者,3年前,滨江绿地完成升级改造,基础设施、绿化环境和保洁水平都改善不少。但张老伯反映,改造前,那儿有块健身园地,现在铺了松软透水的材质,却没有了器材。
相比之下,徐汇滨江北段保留的工业遗迹特色突出、林立的美术展馆人气旺盛,因而在配套设施的建设、更新上都比较早,审美也独具风味。“有一片专门攀岩的区域,还铺上了软垫,孩子可爱玩了。”“玩滑板、轮滑、滑坡的可多了!”“一到周末,草坪上都是野餐、搭帐篷的游客市民。”北段丰富的资源令人羡慕,但也有市民认为南面的“冷清”更接地气,可重点打造一系列服务社区居民的项目。
吸纳建议启动体育用品配送
徐汇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收到市民建议后,实地走访调研,并将情况梳理汇总报送。徐汇区体育局、长桥街道、西岸集团等单位立即进行研讨,邀请邵老伯面对面交流。随后,西岸集团牵头研究完善滨江沿线体育设施布局整体方案。
近日,龙腾大道200号的水岸汇公共服务站点启动了西岸滨江体育用品配送服务。第一批5个水岸汇将在升级改造后,面向所有市民提供租借服务,其中就包括北面滑板公园和南面华沁家园附近的两个站点。第一批供应的体育用品有适合年轻人和小朋友玩的篮球、滑板、跳绳,也有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普拉提圈、平衡垫、阻力棒、伸缩带等器具,以及对应的体育护具,每个品种至少配备十套。市民只要在服务站点简单登记信息,就能在拿到用品后在滨江空间活动。
“滨江岸线迈向高质量贯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声音。”西岸集团表示,市民提出改进建议后,滨江将加快提升22个水岸汇点位,在提供休憩、寄存、信息、应急、活动、阅读等功能的基础上,增设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体育用品、设施等服务,方便老年人开展适宜舒缓的健身运动。
在徐汇滨江的空间布局规划上,区体育局和西岸集团还制定了一揽子方案。“十四五”期间,水岸汇沿线将根据试点的综合情况与实际需求,增加体育技能指导、科学健身讲座等多样服务,配合市体育局推进市划船俱乐部滨江基地建设,加快实施徐浦大桥下体育公园可行性研究,建设长桥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打造5分钟“浸入式”体育氛围
“体育场地设施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效率不高是我们这五年正要着力解决的发展短板。”徐汇区体育局副局长陈申告诉记者。
今年是《徐汇区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开局之年。为推动社区、园区、校区、商区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等区域的健身设施数量持续增加,徐汇区立下“军令状”,决定到2025年实现“5分钟体育生活圈”基本全覆盖,市民以居住地为起点步行5分钟左右可到达基本的健身目标。记者进一步了解到,319个健身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已规划完毕。例如,新增3个都市运动中心、5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14个市民健身驿站、222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等。
除了硬件设施的增加,徐汇还将利用水岸汇、邻里汇、邻里小汇,不断拓展市民身边的体育健身空间,提供体育器材租用、体质健康自查、体育知识宣讲、体育文化传播、体育教学培训等软件服务,探索体育服务按项目、按人群、按需求精准配送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进学校的线上线下联动。以徐汇滨江为例,“水岸汇”还将引入智慧健康驿站、体质监测站,组建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健身指导志愿者队伍,提高滨江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标准。
徐汇滨江岸线的贯通开放,无疑为人民群众提供了高品质的体育空间、文化空间和服务空间。陈申表示:“希望更多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挖掘更多的好建议,促进更多的‘金点子’转化落实为城市发展的‘金钥匙’,共同打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体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