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条线路200个队伍 上海师大“红色大寻访”显育人成效
近日,上海师范大学红色大寻访总结展示活动在龙华烈士纪念馆举行。活动开始前,上海师大师生一行来到龙华烈士陵园。在纪念碑广场上敬献鲜花、在烈士的墓前驻足缅怀。
在红色大寻访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团队和作品
自红色大寻访开展以来,我校200支红色寻访队伍实地考察上海百余个红色地标,青年学子深入城市空间,探查红色遗迹和革命旧址,倾听历史的声音,体味革命的温度。精心策划“时代向上﹒青春向党”学生美育实践作品展,242件红色大寻访作品公开展出。十条路线的寻访成果在上海教育新闻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网站面向全市开放,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实践成果。
我校红色大寻访突出“四个融入”: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走、听、看、谈”的方式打造“思政金课”;融入师范生培养,开发了以微党课、儿童绘本、红色篆刻等为代表的教学内容;融入理论宣讲,马克思主义学生理论宣讲团走进基层社区、走进大中小学,开展理论宣讲百余场;融入第二课堂,依托已经有27年历史的上海师大“爱心学校”品牌,开展沪上百所爱心学校共上红色示范课,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学校依托苏智良教授团队历时十年的研究成果《初心之地》,精心设计推出“建党的旅途”“共青团的足迹”等十条红色寻访线路。
教师团队将教育部思政示范课程与“红色大寻访”的实践充分结合,指导并带领学生走进上海红色场馆。
优秀指导教师代表人文学院副教授姚霏在现场分享了开展“上海城市与红色文化”寻访实践的心得,教师团队将科研、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相融合,探索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是跨世代党史教育的创新模式,设计了“地铁沿线的红色路线”“上海硅谷”“江南小镇”等专题内容,拓展红色大寻访的延展性和可持续性。
人文学院研究生周锐先后寻访考证了川沙师范讲习所遗址、大中华饭店旧址、景贤女校遗址等二十多个遗址旧址,在苏智良教授的指导下,经过多方史学资料论证,他考证出陈独秀曾和中华电器工界联合会会员宣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地点——慕尔堂。“上海的红色遗迹到现在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没有被考证。作为一名史学研究生我觉得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红色资源开发、保护、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周锐在分享汇报时说道。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师范生封莹同学分享了转化寻访成果的经验,她将寻访所见、所感、所悟融入暑期爱心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开发了红色微课程,并将红色课程成果融入中学的教学实践。光荣在党超过50年的老党员、退伍老兵的外公,知道外孙女封莹参与了红色大寻访活动时,竖起了大拇指,鼓励她多了解上一代人的红色故事。正在松江七中进行教育实习的封莹,也把红色寻访的内容融进了班会课堂。
龙华烈士纪念馆和上海师范大学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学校开展红色大寻访期间,得到了龙华烈士纪念馆等兄弟单位的鼎力支持。基于共同的红色基因,共同推动红色历史讲述、红色情景演绎的工作愿景,上海师范大学与龙华烈士纪念馆达成“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的合作共建意向。
活动现场,上海师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党委书记左大鹏共同为“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上海师范大学团委书记潘黎勇与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党委书记左大鹏签订合作意向协议。
影视传媒学院学生汇报展示了由韩晓晔老师指导排演的红色经典诵读《黄花岗烈士事略》,作品源自孙中山先生所做书序,通过四位男生的精彩演绎,现场观众怀着对辛亥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走进作品所展现的波澜壮阔岁月,重温了那段辉煌壮丽的历史,感受到时代力量的蓬勃激荡。
龙华烈士纪念馆金牌红色讲师郭泷阳为现场师生作《前仆后继》专题讲座,带领同学们深入学习陈延年、陈乔年等革命英烈事迹,感知奋斗与牺牲、感悟初心与信仰,鼓励在场青年学子时刻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强化责任担当。上海师大和龙华烈士纪念馆“党史教育实践基地”签约共建后,双方将着力用好青年师生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合作创排,探索更多红色剧目进高校、进陵园。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上海师大注重发挥学科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准确把握青年特点,贴近青年需求,用活红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未来,上海师范大学将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拓展合作路径,夯实品牌内容,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