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鸬鹚连续5年大规模飞来上海,为何选在这个湿地越冬?
这几天,崇明西沙明珠湖景区党支部书记徐忠每天都会早早来到明珠湖边,查看湖上一片栖木桩上有没有“远客”前来。徐忠守候的“远客”,是一批在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上途经崇明的鸬鹚。它们的出发地,正是千里之外的北方。
4年多前,徐忠在明珠湖边第一次见到了这些远道而来的鸬鹚,此后它们便成为这里的常客,今年已是它们连续第5年在此越冬。生态好不好,就看鸟儿往哪飞、鱼儿往哪游。随着崇明生态岛建设成果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鸟儿来此休养生息。良好的生态和适宜的气温,甚至令大雁、黑天鹅等候鸟成为岛上的“常住居民”。
有的鸟儿来“暂住”,有的直接“落户”
每年的11月24日至27日,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上的鸬鹚抵达崇明明珠湖的时间。“明天早上应该能看到鸬鹚!”11月24日晚,徐忠满怀期待地说。不出所料,第二天早上8:30,明珠湖内专为鸬鹚设置的栖木桩上果然停了不少鸬鹚。细数下来,共计45只。接下来几天,它们的同伴还将陆续来此落脚。
11月25日11时,记者和一批游客抵达鸬鹚观测点附近时,工作人员示意大家不要大声说话,以免惊飞了鸬鹚。轻手轻脚走到湖边,果然看见湖中长短不一的栖木桩上停着几十只黑色的鸬鹚,宛如列队的士兵正在接受检阅,偶尔会有一只鸬鹚展翅翩飞。
机动船轰隆着经过,鸬鹚岿然不动李宝花摄
不过,这些鸬鹚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受惊。不远处,一只轰隆作响的机动船正在靠近,工作人员提醒:“它们可能要飞起来了,可以抓拍照片!”不料,机动船经过栖木桩时,这些鸬鹚却岿然不动,依然悠闲地在栖木桩上或远眺、或梳理羽毛,“人来鸟不惊”。显然,它们已经十分熟悉明珠湖的环境,也对这里有了足够安全感。
徐忠告诉记者,原本这些迁徙途中的鸬鹚来明珠湖“暂住”,每天早出晚归觅食,没有人知道它们每年抵达和离开的确切时间。后来,景区专门为这些“远客”添置了好几片集中的栖木桩,果然吸引了鸬鹚落脚,也为观鸟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测视角。有趣的是,这些鸬鹚一旦在抵达时选定了一根“歇脚”木桩,此后的几个月都不会再变,“领地”意识分明。
湿地内鸟儿众多郭怡倩摄
在徐忠看来,人们不断地观测鸟类,鸟儿也同时在观察着人类。“鸟类的观察能力非常好,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好了,食物丰富了,它们就会飞过来栖息、生活。”对于鸟儿们来说,明珠湖宽阔的湖面像是一个停机坪,可以用来落脚;湖泊和西沙湿地丰富的鱼虾、蟹、螺蛳等生物,又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令这里成为鸟类栖居的天堂。
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双双具备,这几年来西沙明珠湖景区“歇脚”的候鸟越来越多。除了每年准时报到的鸬鹚,野鸭、鹬等候鸟也是这里的常客,白鹭、小䴙䴘更是随处可见。“小䴙䴘是生态环境的指标之一,一个地方有了它,就说明环境变好了。大雁、黑天鹅原来是候鸟,现在已经可以常年在这里生活。”
美景之外,也是生态岛建设见证者
鸬鹚们来崇明越冬时,也是西沙湿地内水森林秋景最美的时节。乘船徜徉在西沙湿地2000多米长的水森林景观河道上,伴随着光线变化,岸边的池杉、落羽杉、柳树呈现出明黄、橙红、浅绿等不同的色彩,宛如打翻了大自然五彩缤纷的调色盘。
船不断向水森林深处进发,耳旁传来一阵鸟鸣声。还没寻到源头,一只白鹭已从水边振翅而出,在空中飞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不一会儿,船尾一条半尺来长的小鱼跃出水面又落下,清澈的水面上荡出一圈圈涟漪。
西沙湿地内白鹭翩飞郭怡倩摄
对于游客来说,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呈现出不同色彩的水森林是不可错过的美景。而对于西沙湿地而言,900多亩水森林令滩涂环境进一步优化。“水森林固定了滩涂上的一部分水面,水里的鱼多了、来的鸟也多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食物链。”景区相关人士介绍说,明年开春,水森林区域的一些小岛上还将种上芦苇,将这些土地还给湿地原来的“主人”。
下船走上整修一新的栈道,远处是白花花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一直通到长江边。低头一瞥,滩涂上数以亿万计的孔洞清晰可见,它们正是“无齿螳臂相手蟹”和“红螯螳臂相手蟹”的巢穴。每当气温达到20摄氏度以上,这些在崇明当地分别被称作“青蛸蜞”“红蛸蜞”的生物就会纷纷出洞觅食,成为湿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是鸟类来此安居的天然饵料之一。
气温高于20摄氏度时,红蛸蜞就会出洞觅食李宝花摄
不过,景区的提示板文字明确禁止游客们捕钓这些小螃蟹。如果有游客一时兴起抓了小螃蟹,也需要在出口处将它们放归景区设置的回收桶,由景区统一放生。这样的做法并不令人意外。在崇明生态旅游集团董事长陆立新看来,近20年来崇明孜孜不倦地进行生态岛建设,西沙明珠湖景区也是崇明生态岛建设起步和实践的见证者。
陆立新介绍说,西沙明珠湖景区的水森林区域,之前是当地老百姓筑圩形成的鱼塘,带来两大风险:台风和潮水一来,渔民为了不让千辛万苦养大的鱼被潮水带走,时常不顾生命危险下水抢捞;同时,大量的鱼饲料投喂令水质富营养化,造成了区域的污染。同样,早年的明珠湖,一半是南支长江的一个港汊,上世纪70年代围垦后被称作“外塘”用于水产养殖,另一半是大小不一的养殖鱼塘,相关区域富营养化严重。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崇明下决心退塘还湖,将各种侵占湖面形成的鱼塘进行综合整治,还原为湖泊的一部分,以促进生态恢复。如今,明珠湖已经旧貌换新颜,环湖周边看不到太多人为的痕迹,鸬鹚、野鸭子都来越冬,湿地上的鸟越来越多、水里的鱼也越来越大了。
明珠湖帆船郭怡倩摄
生态的改善,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疫情前,明珠湖每年举办世界著名的“路亚钓”,一名英国选手曾从湖里钓起过一条长1.7米、重150斤的大乌青鱼!宽阔的湖面上,水陆两用车、桨板、龙舟、OP帆船等水上项目应有尽有,一条8公里长的环湖生态塑胶跑道时而穿梭在湖边的林地中,时而连接上环湖木栈道和浮桥。无论是普通游客还是运动达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项目。
从传统的渔业养殖到生态修复和保护,再到旅游业的发展,西沙明珠湖景区也成为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受益者。今年“五一”和国庆假期,明珠湖畔的明珠湖度假村一房难求。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门票全免的西沙明珠湖景区也成为上海市民游客节假日休闲的首选去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