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初心奋斗者:施巍和他的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医学科关爱生命救死扶伤担肩上
“工作时间长、疑难杂症高危病人集中,对医务人员医技水平和心理素质时刻都是一种现场临床的考验……”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施巍,自医大毕业那刻起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做急诊医生,如今40岁的他以精湛医技,一丝不苟工作的态度,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将一名医生的执业操守——关爱生命救死扶伤担肩上,把个人的进步与发展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并已成了一名临床经验丰富优秀的急诊医生,受到人们的赞扬。
“一定要全力以赴将他救活”
作为一名老急诊,施巍在日常工作中碰到太多令人难忘的生生死死。可他将“医者仁心”牢记心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他都一如既往全力以赴地做“将他救活”的工作。
一天上午,抢救室送来了一个危重患者,男性40岁,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入院时已深度昏迷,呼吸微弱,随时有生命危险,施巍立即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的父母和妻子在抢救室门口痛哭流涕,跪在抢救室门口,患者父母不停地问:医生,我儿子他还有救吗,求求你们快想想办法啊!没有他我们该怎么办啊。“一定要全力以赴将他救活!”施巍不停地提醒自己。当时情况紧急,为了尽早明确病因,施巍一路捏着球囊护送患者去做脑CT,在脑海里迅速地将患者可能出现的结果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都梳理了一遍,力争做到最好,把患者性命先保住。到了CT室,由于担心在做检查的过程中患者出现危险,施巍主动留在CT室,一边捏球囊,一边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直到患者顺利完成了检查。
都知道辐射对身体不好,但是在关键时刻,施巍考虑的却永远是患者。患者最终明确是脑干大面积出血,这个部位脑出血的患者预后极差,病死率极高。这个病人在急诊科ICU住了两个多月,经过施巍及全科室的努力,患者最后活了下来。但是等待患者的还有漫长的康复过程,因为患者家庭丧失了主要劳动力,经济压力大,无法在专业机构长期康复,施巍知道他们的困难后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上门手把手教会了老人一些基本的护理手法,给患者更换胃管和导尿管。同时也义务承担了两位老人的慢性病调理,他说老人照顾他们儿子太辛苦了,我一定不能让老人再倒下,不能让这个不幸的家庭再受伤。
做一个有担当的医者
前些日子医院ICU科转入这样一个病人——年轻女性,34岁,和友人饮酒和吃海鲜后出现剧烈腹痛,且血压及各项血液指标均出现异常,患者其他生命体征也不平稳、血脂很高,这样的病人预后差、死亡率较高。患者父亲拉着施巍的手说道:“求求医生救救她吧!”施巍立即针对患者的各项情况,予以全面、完善的治疗,从扩容、补液、抗感染、抗凝、抑酶、CRRT、中药内服外敷等,所有对患者有益的方法都仔细考虑,他每天都在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检查及心电监护报告,认真调整患者治疗方案。患者症状及所有指标都慢慢地在好转。可是治疗半月后,有一天晚上,患者腹痛突然加剧,且比刚开始还要严重,施巍得知后马上赶到患者病房,判断应该不是胰腺的问题。他立即带患者到CT室检查。结果如施巍所料,不是胰腺的问题,而是患者“黄体破了出血”引起。请妇科会诊后考虑患者病情较重,手术风险极大,暂时建议保守输血治疗。就这样,在施巍精心治疗下,患者又度过了一个难关。施巍表示:“如果每个医生都想着明哲保身,怕出事情,没有任何担当,就对不起医者的称号。”
召之即来 来之能战 战之必胜
2020年的庚子春节,当武汉抗疫“集结号”吹响时,施巍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主动报名驰援武汉。出发前,他给自己的好朋友发了这么一条微信:“姜哥,此去,遥遥无期,若无归期,请照顾好我的父母、妻儿。”
刚到金银潭医院,施巍就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为拯救一位命悬一线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的深静脉穿刺。当时隔着眼镜、眼罩、面屏,眼前一片模糊。但凭借施巍多年的穿刺经验,一针见血,穿刺成功。正准备缝合之时,患者突发烦躁,瞬间挣脱了管子,鲜血直往外流,施巍立刻用纱布去按压,这是他第一次接触重症患者的血液。在巨大感染风险面前,施巍来不及思考,为抢救生命,马上开展第二次穿刺,在身后两位护士的辅助下,又一次穿刺成功。施巍坦言,回头想想有些后怕,如果有“万一”怎么办?但一想到病重的患者能治疗,就觉得一切都值得。在这艰苦的环境中,他完成了上海医疗队首例临床医生深静脉置管,为患者建立了生命通道,为用药和预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抗疫期间,施巍临危受命,担任前线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同志们冲锋在战疫最前沿,创造了数个全队领先,让宝山医疗队成为第一个全体群众均在前线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医疗队,并火线入党4人……正如他在日记中所说:“从实习医生到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急诊科副主任,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也是医院和科室给了我发展的平台,在关键时刻,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施巍一直没有忘记把抢救危重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时时准备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记者 张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