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要备案!剧本杀行业戴上“紧箍咒”
作为近两年发展最快、最受瞩目的风口行业之一,剧本杀行业的急速扩张和淘汰,一直都是同时进行的。就在今年,已经先后出现过两波行业唱衰的声音:第一次是在今年4月份,某闲置物品电商平台上出现大量二手本交易,引起“剧本杀的高光时刻是否已成过去”的质疑。但随着“剧本杀+综艺”“剧本杀+文旅”项目的集中涌现,剧本杀门店和玩家稳步扩张,质疑之声很快终止。第二次则是日前,上海市文旅局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规定》),要求密室剧本杀行业经营单位对剧本开展自审,并将自审通过的剧本交市文化旅游局或所在区文化旅游局备案登记。过去几年基本处于野蛮生长状态的剧本杀行业遇到“内容管理”,再次获得“凉凉”的预判。 上海市剧本杀行业协会副会长尹晓明在接受晨报专访时表示,“内容备案管理”的出现,只是说明剧本杀行业已经开始进入“政策化”阶段。对一个新兴行业的孵化,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通过“政策化”,祛除行业乱象,加强市场监管,确保这个行业能够合理合规合法地存活下来;其次是“集中化”,随着行业规模扩大,头部企业或品牌开始出现,大家不再都是小作坊;第三个阶段是“投资化”,吸引外部资金进来,行业前景被长期看好。
“‘政策化’是关键性的一步,如果一个行业的政策化都没做好,基本就没后面两个阶段什么事了。” “黄暴本”“间谍本”受影响最大
主打流量欢乐本的INK剧本杀店主理人黄子正认为,《管理规定》对主打“黄暴本”“氛围/恐怖本”的店家影响最大。“不同的店家都有各自主攻的内容方向,这波政策对专门开黄暴本、氛围/恐怖本的店家影响可能最大,如果不能及时转变方向,那基本就只能关门了。毕竟有些本子,根本不用专家来查,普通读者一看都能看得出是很有问题的。” 同样面临危机的,还有受到很多玩家欢迎的“间谍本”“阵营本”。玩家莱西慕名玩过一个主打“家国情怀”的阵营本,这是一个涉及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战争的本子,
“故事用了这个战争的历史背景,但对立阵营的角色设置又是跟历史相悖的。成年玩家可能还好,最多就是玩的过程中比较别扭;如果是对这段历史不够了解的未成年人,我觉得会产生很大的误导。” 此外,“警匪本”“黑帮本”“校园本”等,都是店家针对《管理规定》进行自查的重要内容,要彻底放弃“打擦边球”的想法。而对于经常接待未成年玩家的门店来说,精心挑选、推荐恰当的本子,也理应是其职责所在。
因为《管理规定》目前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在“公认有问题的本子”之外,店家们的意见之一就是能否细化审核标准。在上海玩家当中享有盛誉的莫慌·探谜推理剧社主理人刘小只告诉记者,国家相关部门在征询行业意见时,她曾表示,“界定标准”是目前剧本杀从业者面临的共同难题。比如,关于“封建迷信”的界定,有些剧本涉及民俗文化、穿越、精怪元素或是故事背景下确实存在的社会现象及价值观,是否都要算进“封建迷信”的范畴? 此外,行内讨论最多的一点是,剧本杀的游戏性质决定了它无法完全脱离血腥、暴力的成分,这个尺度应该如何界定?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的尺度是否完全一致?等等。
目前,上海剧本杀店的普遍做法就是:先自查、下架认为“绝对不行”的本子,而对一些“不太确定”的本子,还是要等正式规定出来。 “凉凉”其实有助行业理性发展
如果《管理规定》正式出台,是否真的会导致一批剧本杀门店的“凉凉”?多位业内人士给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是,部分门店的“凉凉”,是因为市场本身已经发展到了优胜劣汰的阶段,而《管理规定》起的只是一种助推作用。 2016年才开始起步,2019年被公认为“剧本杀元年”,2020年疫情之下剧本杀行业继续急剧扩张。在吸引年轻玩家的同时,过去几年中,剧本杀店当仁不让地站上了投资、创业的风口浪尖,就连KTV、温泉、浴场等,都开始引入剧本杀元素。
其中,一度被认为“入行门槛低”“回本周期短”的桌游本店大行其道,很多小店都是“一屋、两人、一堆盗版本”的低成本配备。因为缺乏注册和资质审核,各机构对剧本杀门店的统计数据也不尽相同,从1万多家到4万多家的说法都有。在上海,业内认可比较活跃的门店已达1000-1500家,“将近饱和,甚至已经出现内卷”。 行业兴起之初,这些小店靠着低廉的成本和略低于市场标准的客单价,确实能够吸引一部分玩家,尤其是新手玩家。但随着大中型门店逐渐形成特色品牌、聚拢玩家群体,以及玩家迅速成熟、更加注重游戏体验、不再仅凭客单价挑选门店,“野蛮生长”的红利期已经过去。此类小店的生存空间只会被一再压缩,直到自动或被动地退出市场。
在刘小只看来,伴随着全国范围内剧本杀市场的爆棚式增长,新兴行业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此时由政府部门出面进行调控,是对正版剧本杀门店的正向引导与保护。从经营资质、消防安全、税务和即将到来的内容审查等不同层面进行整改,虽然可能造成暂时的“关店潮”,但并不会对剧本杀行业造成冲击。 而更多业内人士认为,就像悬疑剧观众最痛恨剧透一样,剧本杀也有“一个本只能玩一次”的特殊性,如果在不规范的门店获得很差的体验,很可能破坏了整组玩家对一个本、甚至对剧本杀这个游戏的好感。从这个角度而言,一些劣质门店关停退出,促使从业者规范经营,对整个行业发展来说,会是件好事。
从剧本管理建立健全行业规范 除了自查、他查的标准如何落到实处之外,尹晓明还提出一系列现实的问题:如果查到剧本有问题,是罚店家呢?还是罚发行商呢?还是两者并罚?是勒令店家改本呢,还是直接下架呢,这其中的尺度怎么把握?有问题的剧本可能不只出现在一家店里,这些剧本黑名单是否可以通过某些方式在行业内公布,减少其他店家的购买、自查成本?……
要知道,《管理规定》的约束范围仅限于上海店家,而上海店家的购本渠道,来自全国各地。 经过5年发展,剧本杀行业已经形成“剧本杀作者(或称编剧)-发行-店家-玩家”的清晰产业链条,每个环节也都在趋于细化。店家因为直接面向消费者,就管理而言确实是最直接的抓手,但就行业而言却只是下游。因此尹晓明表示:“在对剧本杀行业的管理方面,上海先试先行,先把标准做出来,我相信很快就会向全国推广。另外,我们也希望国家能够从剧本内容备案管理出发,倒逼到上游的作者、发行商,推动整个行业得以规范、有序发展。”
刘小只坦言,剧本杀门店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剧本内容呈现者,但不一定是内容审查方面的专业人士,在很多情况下都无法对剧本内容是否“越界”做出准确的判断。除了对门店的管理之外,若要治本,相关部门还需要从行业上游的内容提供方开始,加强对作者、剧本内容、发行资质、印刷资质、定价、物流、盗版管控等多方面的管理和整改,尽最大可能保证提供合法合规的本子。 作为剧本杀门店最多、行业相对来说最为规范的城市,上海率先推出《管理规定》、整顿新兴市场,其中有些条款受到全行业的关注。比如与剧本杀行业备受诟病的盗版猖獗相关,《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密室剧本杀行业经营单位应将自审通过的剧本交市文化旅游局或所在区文化旅游局备案登记。申请备案时,应提交以下材料:(一)剧本备案登记表;(二)营业执照;(三)剧本;(四)版权合法性声明”。这里的“版权合法性声明”,就有望成为打击剧本杀盗版的证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