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课堂新样态 项目化学习进行时
2021年10月21日上午,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与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课堂样态研究”活动在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举行,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尚音学校专家、育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级领导、种子教师以及各学科组长参加了此次活动。
“融”课例——探寻项目化学习的课堂样态
作为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育英实验小学持续探寻着项目化学习的课堂实践方式。范世奇老师执教了英语和信息技术融合展示课《My e-friends》,课堂中范老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英语和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利用Ipad进行现场大数据收集。
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尚音学校吴萍校长充分肯定了这节融合课的前瞻性研究,同时指出:
1.凸显学科特性,要尤其关注融合课中的“主要学科”。
2.细化项目学习,要大胆改革融合课中的“操作模式”。
“创”项目——丰盈项目化学习的课程演绎
学校在推进校本课程与项目化学习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精品项目。
张荣杰老师介绍了《向上吧!“敏毅”少年登山砺品行动》。该项目以国家课程和项目活动为基础,构建了“进阶性”内容体系,形成了“情境性”行动范式,架构了“增值性”评价系统,型塑了“生长性”道德场域,以期更适应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李莹老师介绍了PBL项目化学习《青山公园“增流”计划之文创设计篇》。具体阐述了项目问题链:你对文创产品的了解?——为何“它们”能吸引大量游客?——提取景区中的什么元素作为产品设计原型?——如何设计文创产品并实现“增流”目的?该项目置身于真实的社会环境,面对真实的现实问题,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为青山公园“增流”,使学生永远思考、质疑、复盘,寻找更多可能性。
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尚音学校的易菀兰老师以及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研究员刘潇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的设计思路,同时指出:
1.“顶层架构”先行,学校要立于项目之上,给予一线老师足够的资源和支持,提升项目的可行性。
2.“设计思路”转换,项目实施要基于学生思考,切实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3.“角色身份”贯穿,项目进行过程中要明确学生“设计师”身份,把职业特点融入子项目,匹配问题链。
“向”未来——铺设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蓝图
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尚音学校校长吴萍充分肯定了项目的前期思考与设计,对于本学期的研究方向,也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1.明确项目化学习的对象,确保项目精准实施。
2.落实项目实施的责任人,助力项目有效推进。
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华志英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强调教师需关注教育动态,深入研究,勤于思考,勇于改革。在项目化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会将儿童本位的理念嵌入课堂,积极探索未来课堂新样态。
沈柳芳
在小学英语日常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以“项目”驱动问题引领学生,帮助孩子们在完成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从而学会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
刘恬
多学科教师合作可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学校的整体教育效果提升及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以美术为例,我们可以就地取材,以青山为教室,带孩子深入走进大自然,感受青山的四季变化,观察美、认识美、创造美。
程琦
项目化学习要经历一系列的学习实践,这些学习实践不是仅仅学生动手做就可以了,而是要学生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的联系,通过这样的学习实践,思考如何解决这些真实且复杂的问题。当然,在实施项目之前,需要有大量真实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只有顶层设计完美,一线的教师才能进行实施。
施晴
专家们从项目化学习、英语课的角度做了点评,给出了宝贵的建议,介绍了一个项目在人员安排上应该如何搭建框架,从领导到一线教师应该按照怎样的流程分配任务。我对项目化学习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对后期专家们的现场指导有了更多的期盼。
潘莹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驱动性问题应该指向真实性、开放性和挑战性,且应该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教学目标来设计。相较于学科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对教师、学生和学校都具有较大挑战,因为其不仅涉及到学科本质、学科观念的差异,还要涉及各学科之间在资源、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的协调。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师在这一领域不断尝试和探索,以及不断积累、研究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