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走进党代会丨城市面貌展新颜,代表们为你解读杨浦的宜居魅力

来源: 上海杨浦 时间: 2021-11-12 09:47:21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伟大时刻,是在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时期,是在杨浦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争做人民城市建设标杆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在大会现场设《走进党代会》演播室,邀请部分党代表回顾杨浦五年成就,畅谈未来杨浦发展蓝图。

把握人民城市生命体征

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区建设管理工作党委书记刘安

主持人:很多市民对“高水平社会治理先行区”的具体含义还不是特别的了解,可否为大家具体解读一下?过去的五年,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刘安:建设高水平社会治理先行区,我的理解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我认为,过去的几年间,杨浦在这方面有四个重大变化。

第一个是城区的防汛抗灾能力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杨浦建设了民星南、丹东、松潘以及大定海排水系统等,全面消除了排水空白区,防汛抗灾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第二个是交通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城市路网密度从4.9㎞/㎞2到现在的5.4 ㎞/㎞2;越江间距从5.1公里缩短到2.95公里;轨道交通线网的密度从0.39㎞/㎞2提升到0.54㎞/㎞2,形成了“一桥两环五线五隧”的立体交通网络;第三个是重大工程明显提质增效。“十三五”初期我们每年开工50万平方米,在建100万平方米,竣工50万平方米,到今天我们已经开工100万平方米,在建300万平方米,竣工达到70万平方米。重大工程建设有效地推动了重大产业的载体建设,以及医院、学校、保障性租赁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第四个是我们的水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经过“十三五”的努力,杨浦的河湖水面率达到9.89%,在中心城区处于第一;34个水体28个断面全部完成了消劣;三类水长年维持在72%左右,也处于中心城区第一位;全面落实了河湖长制之后,“爱河”、“护河”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全社会爱护河道的良好氛围。这些成绩的取得,也要感谢全区老百姓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主持人:今年7月,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正式通车,新江湾城三门路空中连廊也正式对公众开放,这一系列举措刚好契合了党代会报告中的加速“两服”提升。那么加速“两服”提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会给杨浦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刘安:“两服”指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区建管委主要是为其做好支撑和保障作用。第一方面,我们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创智地区是杨浦“四大功能区”之一,如何支撑这个地区的功能发展?我们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第一位。比如今年7月份通车的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和新江湾城三门路空中连廊,让大创智地区的交通更方便,企业员工进出非常高效。第二方面,我们注重营商优化,支持企业的发展。我们牵头社会投资审批审查中心工作,让建设工程审批从68个工作日压减到38个工作日,装饰装修工程压减到1个工作日,通过在营商环境上的努力,很多企业如字节、B站等的办公项目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有效地支持了企业的发展。第三个方面,是公共环境的提升。我们协调科创集团制定了整个地区的环境提升方案,通过大创智绿轴,在今年提升了政民路、国通路、大学路以及淞沪路沿线道路的环境景观等等。通过公共环境建设,能够为大创智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上述这些举措,可以推进两个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根据党代会报告内容,为了进一步彰显人民城市的宜居魅力,需要做到全面改善居住条件。那针对这一要求,我们接下里会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刘安:城市是一个有机体、生命体,要彰显人民城市的宜居魅力,首先要把握城市的生命体征。我们要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加强安全城市的建设,通过自然灾害的普查,以及城市体检,进一步加强城市的韧性。首先是防汛抗灾能力要从现在“一年一遇”的标准,提升到“三到五年一遇”的标准。为此,接下来要建调蓄池,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高防汛排涝能力。其次,要消除高龄供水管网、高危燃气管网以及排水管道的安全隐患,加强避难场所的建设,让我们的城市体格更壮。

第二是要在城市环境品质上下功夫,要厚植城市精神,提升城市的软实力,所以要进一步加强架空线、合杆工程和美丽街区的建设,加强水岸环境的建设,加快推进中北段的滨江贯通工程,让老百姓生活在优美的环境当中。

第三是加快完善交通系统的建设,提升城市基础保障。未来“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加快推进隆昌路越江工程、嫩江路越江工程、轨道交通24号线这些项目,确保它们在“十四五”期间开工,争取让24号线纳入上海市第四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第四是要推动城市更新,改善人居环境的质量。要加快民星地块的旧改,要推进老旧小区的改造,要实施全方位、全要素一体化的美丽家园建设,同时要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让老百姓生活在更安全,更舒心,更开心的环境中。

从“补短板”到“提品质”

彰显人民城市宜居魅力

区房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戴弘

主持人:近几年杨浦在旧改上跑出了加速度,不少居民离开逼仄环境,实现了“乔迁梦”。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但结果是令人欣喜的。在旧改过程中,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戴弘:旧改是杨浦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最生动的实践。近五年来,杨浦旧改从“破瓶颈”、“重质效”到“抓攻坚”、“创新高”,再到今年的“大决战”,力度不断加大、速度持续刷新。五年来,累计拆除旧住房108.38万平方米,收尾32个基地,受益居民4.5万户。尤其是2019年以来,不断创新机制方法、整合政策资源、探索可持续发展,连续三年每年征收超过1万户,今年更是达到了1.5万户。到今年年底,将全面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让更多旧里居民圆梦安居,共享发展成果。

旧改工作有速度也有温度,居民签约率更是节节攀升。从最初的一个月达到85%的生效比例,到签约首日达到98%以上的签约率,体现了杨浦旧改坚持党建引领做实做细群众工作,坚持依法阳光征收的基本原则,秉持“我为群众搞征收”的工作理念。旧改征收签约推进中,最难的算是共有产了。比如,有一个私房共有产,面临大家庭结构复杂、矛盾大,成员对房屋面积不认可等难题。征收基地工作人员秉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同时又换位思考,用心用情,一次又一次地耐心解释,最终帮助他们达成了家庭内部协议,顺利签约。居民感动地说:“我们家能和睦相处,拆房不拆家,亲情依然在,真心感谢区委、区政府和征收工作人员”。

完成旧改攻坚任务,越到后面难度越大,我们也逐渐积累了宝贵经验。比如,探索“一地一策”方式,重新激活杨浦最大一块“毛地”:停滞达15年之久的129、130街坊。该地块位于杨浦滨江核心功能区,旧改不仅为3600余户居民居住条件带来改善,也将延续杨浦滨江的百年工业文脉。此外,为突破资金瓶颈,我们探索完善市区联手新模式,与市地产集团合作,成功实施了160街坊旧区改造。今年我们与地产集团合作的154街坊,目前已发布征收公告。为提升旧改速度,我们还探索“组团开发”模式,将各街坊的零星旧里合并,最多的一个地块达到“七拼盘”,同步启动签约,大大缩短了零星地块旧改的时间。

到今年底,全面完成1.5万户的目标任务后,全区还将剩余零星地块0.06万户、1.18万平方米,计划在2022年全部完成,为杨浦旧改历史划上句点。

主持人:就在今年,杨浦首个“成套改造+加装电梯”项目的启动,让“外面日新月异,里面几十年不变”的现状改变了。这种成套改造的特点是什么?接下来我们还有什么改造计划?

戴弘:作为老工业转型区,杨浦老旧住房多,原有不成套住宅约 125 万平方米,大多房屋结构老化、厨卫共用、设施严重落后,居住环境和质量无法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为提升杨浦百姓居住品质,我们结合旧住房实际和群众需求,坚持能改全力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各类老旧住房成套改造,让109 万平方米“老房子”焕发“新面貌”,3.4万户“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目前改造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加层”或“贴扩建”,通过“长高长胖”的方式,对房屋进行改扩建,是早期改造的主要方式,适用于规划条件允许、且基础条件较好的房屋,占已改造面积的80%。目前,正在实施的邯郸路500、524弄是杨浦首个成套改造与加装电梯相结合的改造项目。二是“抽户”改建,主要是通过抽户方式,减少居住户数,对公共部位重新分割,达到独用成套目的。适用于不具备加层或贴扩建条件的房屋。比如,控江大街成套改造,通过抽去朝北户异地安置,适当扩建改造后,成为厨卫独用的成套住房。目前已完工两幢,第三幢改造正在积极推进中。三是拆除重建,适用于无法改扩建或抽户改建的房屋。自2007年在全市率先试点佳木斯路163弄拆除重建项目以来,已累计实施6个项目,受益居民757户。比如,去年实现“原地搬新家”的武川路222弄,通过对7幢不成套房屋进行拆除重建,原地安置了全部153户居民,今年还将对剩余7幢成套房屋开展“美丽家园”建设,改善小区整体面貌,实现功能完善和提升。未来五年,按照“可改愿改,则尽改快改”的原则,杨浦计划启动剩余18万平方米小梁薄板和不成套房屋的成套改造及修缮工作。

在推进成套改造的同时,我们也大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以及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已开展“美丽家园”建设143个小区、506万平方米,加装电梯通过居民征询428台,竣工108台,到今年底将累计竣工126台。随着杨浦旧改的全面完成,城市更新将进入到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阶段,更加注重从“补短板”向“提品质”的转变。

主持人:前段时间有一条新闻:给租住在地下室、物业房的基层工人们一个稳定的住所,令人动容。让这些一线工作者能够入住公租房,也是我们杨浦的暖心举措。在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方面,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戴弘:从保障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到质量民生,租赁住房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缓解新市民、青年人和各类人群的住房困难。杨浦创业园区集聚,高校集聚,人才集聚,为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多层次居住需求,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加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累计新增租赁房源1.6万余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1.7万余套;另一方面,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筹措和供应力度,目前全区公共租赁住房供应房源5691套。2020年以来,根据本市加大公共服务类重点行业企业一线职工安居保障力度的工作要求,共筹措一线职工床位870个,平均月租金约为800元。

针对租赁需求的多样性,“十四五”期间,将切实建立完善从市场化租赁住房,到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多层次、广覆盖租赁住房供应体系。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结合杨浦实际,通过新建、改建、转化、纳管等方式进行筹措:一方面,抓增量拓展。新建部分租赁房源。另一方面,抓存量挖潜。一是挖掘企业闲置的非居存量用房,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对满足条件的房屋进行改建;二是梳理区内闲置的其它类型保障性房源,将有条件的房源进行转化;三是对本区企业所属的市场租赁房源进行划分,对符合保障性租赁房规范的,一并纳入管理。通过上述方式,多管齐下,增加租赁住房的有效供应,计划明年底完成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1.3万套。“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人才公寓认定4500套,为人才“软着陆”提供安居保障,为杨浦打造“近悦远来”人民城市建设示范区做出积极贡献。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

推进打造“公园中的城市”

区绿化市容局

党组书记、局长刘刃

主持人:根据党代会报告内容,未来杨浦将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把杨浦大桥公共空间打造成创新型生态城市公园。能否为我们解读一下“口袋公园”的具体含义?接下来,我们打造“口袋公园”有哪些具体措施?

刘刃:“口袋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在比较小的地方进行绿化种植,同时我们也根据老百姓的需要,来设置一些座椅、便民服务设施等,打造一个小型的城市活动空间。由于这种形式的“公园”面积小、选址比较灵活,再加上它比较贴近群众,所以得到了居民的欢迎。我们行业里一直有一句话叫“小口袋,大幸福”,区委、区政府也高度重视“口袋公园”的建设工作,要求我们把这个好事给办实。从具体的操作角度,我们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让更多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绿色福祉。

“点、线、面”三个维度,具体来讲:第一个维度是点位的新建,我们主要发掘道路的边角料地块,以及废弃和闲置的区域,来进行“变荒为绿”,同时也根据居民的需求,在里面设置一些生活休闲设施,打造林下绿地或者林下休闲步道,真正达到“见缝插绿”的效果。第二个维度是线型提升,以我们目前在推进的“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包括“河道整治”等为契机,建设街头花园、街心绿地、滨河绿地,实现生产和生活的融合。通过以上城市更新的项目,我们希望形成连续畅通、功能复合的线型空间。第三个维度是面域共享,主要是鼓励辖区内的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一些园区能够在适当条件下开放他们的附属绿地,打破物理隔阂,也就是打破围墙,打破管理的界线,让老百姓参与进来,从而实现社区绿化的共建共享,提高杨浦区域范围内公共绿化的感受度。

主持人:根据党代会报告内容,未来将以滨江绿道为主线、以生态科普为脉络、以工业遗存为特质、公园街景为场景,变“城市中的公园”为“公园中的城市”。那区绿化市容局未来有哪些举措,来落实“公园中的城市”相关要求呢?

刘刃:杨浦区在上海市以首发的姿态,提出了在杨浦滨江创建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的一个实施方案,以市区战略合作的形式,来推进打造“公园中的城市”。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林长制”,我们以前比较熟悉的是“河长制”,其实目前全国都已经启动推动了“林长制”的建设工作,以“林长制”的机制来统筹整个公园绿地建设,湿地、野生动植物以及古树名木等林业绿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管理。杨浦区级层面的“林长制”组织架构预计在年内也可以完成,为杨浦区绿色资源的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建立提供了组织基础,也为杨浦滨江打造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区提供了有力的生态支撑。

第二个关键词是“+公园”。整个杨浦滨江有15.5公里岸线,目前按照“北段突出生态林荫特色、中段突出复兴岛独特江滩景观、南段融合历史遗存与时代风情”的整体把握,来推进整个杨浦滨江绿地的建设。我们将共青森林公园、复兴岛、绿之丘三个重心和连接滨江腹地的楔形绿地串连起来,通过这种形式建成互联互通的滨水绿地和低碳走廊,提升我们整个绿化的感受度和体验度。

第三个关键词是“公园+”,主要是把体育、文化等元素和融入城市公园。比如我们通过“+体育”来布局一些体育休闲设施,提升活力;我们通过“+文化”来和文旅局举办一些活动,彰显杨浦滨江的文化魅力;通过“+服务配套”,来增添我们对老百姓的吸引力;通过“+安全”能够激发整个公园城市的韧性。通过各个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建立多彩的生活体验,比如工业文明展示,生态科普教育和森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