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人们对低音提琴的认知
近日,“爱上交响乐”周末广播音乐会——辛未低音提琴独奏音乐会在哈尔滨音乐厅举行。由于学峰执棒哈尔滨交响乐团,携手演奏家辛未、王欣,精彩呈现了万哈尔的《D大调低音提琴协奏曲》、波泰西尼《爱的热情》《b小调第二低音提琴协奏曲》。这些在国内音乐会鲜有演奏的曲目,旋律优美、音色多变,带给现场听众新鲜的感受,刷新了观众对于低音提琴这种小众乐器的认知。
调整乐队为低音提琴协奏
“低音提琴受众群体很小,低音提琴的专场音乐会在国内也很少见,但是当天演出效果非常好,观众很喜欢,上座率达到了八成。”哈尔滨交响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于学峰介绍,低音提琴作为独奏乐器与交响乐队合作是比较困难的——低音提琴声音很低,没有穿透力,现场的观众听起来不够清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乐队协奏的时候,我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减少乐队演奏员的数量,从而降低乐队的音量。如果乐队把音量压到最低之后,仍然不能与独奏低音提琴达成合适的音量比例,就要给低音提琴加小的话筒扩音。”
另外,低音提琴发音比较迟缓,乐队很容易早于低音提琴演奏出声。指挥就要根据现场情况,让乐队进入的时候稍微迟缓一下,这样,乐队声音响起来的同时低音提琴声音发出来,两者的声音会更和谐、更准确。
在辛未、王欣演奏低音提琴二重奏协奏曲《爱的热情》时,于学峰把乐队调整为室内乐团的编制,为两位独奏家协奏。这样,总体音响效果更柔软、更集中,声部层次更清晰。在辛未演奏波泰西尼《b小调第二低音提琴协奏曲》时,于学峰根据总谱的编配,将乐队的位置做了适当调整,让乐队更有层次,与独奏乐器的声音更和谐。乐曲开始,先由乐队奏出情绪浓厚并具有小调色彩的前奏,在低音提琴独奏开始前的一个乐句,乐队整体音量忽然弱下来,给独奏创造了一个很有神秘色彩的铺垫,随后低音提琴独奏开始。
双低音提琴演绎浪漫恋情
波泰西尼是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低音提琴演奏家,他为低音提琴创作了许多作品,提高了低音提琴的整体演奏技术难度和艺术造诣,因此被誉为“低音提琴界的帕格尼尼”。
“作为特邀嘉宾,我与辛未合作演奏了波泰西尼的两把低音提琴重奏《爱的热情》。这首作品和声色彩丰富,旋律优美,有着极强的意大利歌剧风格的歌唱性和戏剧性——两把低音提琴‘扮演’歌剧中的男女主角,有细腻婉转,也有热情奔放,听起来仿佛一部意大利歌剧的缩小版,极富浪漫气息。”哈尔滨交响乐团低音提琴演奏家王欣介绍,《爱的热情》第一乐章,两把低音提琴节奏型相同,像一对恋人如胶似漆,把听众引入爱情故事,音响效果似大提琴,但又比大提琴更加低沉,情绪略显忧伤。
第二乐章为行板节奏,两把低音提琴像恋人般互诉衷肠、情意绵绵。此乐章音色变化很丰富——乐队开始演奏时辉煌明亮,而两把低音提琴的音色细腻温柔,时而甜美时而浓厚。中间有两段低音提琴独奏,像歌剧中的宣叙调,节奏自由,充分展现个人独特的魅力。后面一段低音提琴主题旋律,情绪深沉。此曲演奏技术的最大难点在于泛音,特别是第二乐章后半段演奏快速三连音泛音,保持快板速度的同时又要把泛音演奏得清晰流畅,对左手按弦的力度和右手持弓的速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第三乐章速度更快,复杂多样的泛音、音域宽广的乐句、奔放又快速的节奏,整首乐曲达到高潮,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结束。每个小部分一环扣一环,两把低音提琴的呼应与配合严丝合缝,给听众带来新鲜、兴奋的听觉体验。
力度控制灵活多变
哈尔滨音乐学院中俄交响乐团低音提琴首席辛未介绍,波泰西尼《b小调第二低音提琴协奏曲》对低音提琴的音色和音域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开拓,成为世界各大乐团及院校招生、招聘时的考核曲目。
这首作品在音乐方面具有多层次的复杂性,特别是力度层次变化多端。例如,第一乐章第一乐句充满激情、感情丰富,表达这一类型的乐句需要大幅度的揉弦和较快的弓速。主题多采用三连音上行又下行、下行又上行的音列模式,营造热情奔放的音乐氛围,充分展现低音提琴在高把位旋律优美、音色深厚而结实的特点。第二个乐句音色忽然变弱,增添了忧郁惆怅的情绪,从上弓开始,在这部分的长乐句中适当多一些强弱起伏,带给听众不一样的音乐感受和惊喜。尾声的华彩部分快速又充满激情,十六分音符充满炫技的感觉,左手手指要非常有力度,做渐强和推助;右手运弓速度要快,手臂力量要更强,每一个音才会清晰并且有颗粒性。
第二乐章旋律柔美抒情,对于乐句的气息和每个音的处理要求更细腻,控制音色的同时要兼顾音乐的流动性。
第三乐章充满热情,快速换把、指法、弓法方面要多一些巧妙的处理,配合渐慢等节奏上微小的改变,使音乐增加色彩。尾声速度更快,将乐曲推向高潮,以小调为主的乐曲在最后却变成了大调,完全出乎听众意料,忧郁气氛一下变得明朗,音乐在辉煌澎湃中结束。
指法弓法不同于古典时期
辛未总结,波泰西尼的作品感情表现细腻,连续的连弓、快速的分弓、跳弓和连弓运用得很多,要控制好运弓的力度。例如,《b小调第二低音提琴协奏曲》第62小节短音和长音相结合的乐句,需要右手及手臂的技巧多样性,演奏短音和跳音类似的音色时,右手手指及手腕需要做出一些小动作来帮助琴弓控制得更准确。
演绎好波泰西尼的作品,要有一套不同于古典传统的指法体系,指法要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和严密的组织性。例如,《b小调第二低音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有高把位音区的演奏,变化音较多,发展部开始便是快速的如音阶一般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乐句,建议多一些拇指把位的运用,以保证音符的流畅。
音乐会上推出的万哈尔《D大调低音提琴协奏曲》,国内听众还不太熟悉。万哈尔是18世纪捷克作曲家,他的许多作品受到“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称颂。这首《D大调低音提琴协奏曲》以当时的维也纳大三和弦为核心旋律,三个乐章都有漂亮的华彩乐段,打破了古典时期通常由4小节或者8小节为一个乐句动机的常规,演奏时要格外留意乐句、乐段之间的衔接,即“气口”所在,适时调整呼吸;左手换把频繁,右手弓子不停地换弦。
辛未表示,“低音提琴不仅具有醇厚深沉的气质,更有其音色灵活多变的一面。我们希望通过不同风格的曲目让听众充分感受低音提琴的魅力。”
徐丽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