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小老师”获奖论文的灵感来自反射进教室的一束光-这所中学...

来源: 新闻晨报 时间: 2021-11-09 07:31:15

晨报记者 朱晓芳 实习生 钟佩配

反射进教室里的一束阳光带给了民办立达中学的王煊盓灵感,他因之写出了一篇论文,还获了奖。课余时间,他当上了“小老师”,登上讲台和同学们分享他的论文。

在今年上海青少年“科技无极限”实践活动黄浦区赛区中,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的初三(一)班有9位同学撰写了数学小论文。其中有7位同学的数学论文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

最近,在每天15分钟的课余时间里,这9位小论文获奖的同学纷纷走上班级的讲台,给同学们讲解自己的数学论文。

发现生活中不同亮点

灵感给论文插上翅膀

写论文的过程是跨学科的融合,如数学与地理、计算机、物理等课程知识的结合,学生们用自己的数学知识为背景、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努力发现生活中的不同亮点。

王煊傑同学分享到,自己的创作灵感源在于早晨时,发现了由窗户外反射进教室的阳光,于是联想到地理上的太阳高度角知识,“我当时画了一个图给地理老师看,得到他的鼓励后,我就将地理、数学与物理结合,便做了实践。”

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朱洪坤同学的论文写作,则起源于他父亲从事的海上工作。从小耳濡目染一些搜救队视频和信息的他,常常会思考“搜救与自己平常的学习有什么联系”,而这次论文比赛,让他尝试将数学与物理相结合,来解决一些海上搜救的实际问题,以保证搜救效率最高。最终,他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此外,还有同学从智能大赛、搬家经历、家人手机的手势解锁图案等生活实际获取灵感,用数据说话,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写一篇论文对于学生们来说并不简单,这个过程体现的不仅是学生们夯实的早期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以及发现的眼光,而在这之中,他们得到的不仅是一份奖项荣誉,更是一生受用的数学思维模式。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是同学们的收获之一,有家长曾打趣道,“第一次见孩子那么认真写文章,平时写篇800字作文可难了,这次一腔热血地码了两千多个字”。

有的学生的论文需要画图,为此还去学习画图软件,最终呈现了一份好的作品,由此,学生们的各种综合能力也随之提高。

“小老师”台上讲解论文

台下互动产生思维碰撞

写完论文之后,该班班主任邵亦佳并没有让学生画上休止符,而是让他们继续上台当“小老师”讲论文。

每天课间休息的十五分钟,对于即将面对中考的学生来说是宝贵的,但邵亦佳还是选择让同学们放下作业本里的题目,上台做“小老师”。

“比起刷题训练解题技巧,我们更看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邵亦佳说认为,促进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思考与实践,让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出来;提供学生展现自身能力的舞台,促进他们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将更接近学习的根本。

选择上台讲论文的方式,既可以增加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讲解发现自己的论文哪里还需要修改。

记者看到当“小老师”讲解时,坐在下面的同学都和“专家评委”一般,会提问出“为什么你要这样写”“这里是什么知识点”之类的问题。

本以为论文会让听的同学感到枯燥,哪只在同学的讲解下,他们反而听得很仔细。在同学们讲解的过程中,还能够产生思维的碰撞,如一位学生讲到“零信息”时,另外一个同学提出异议“你这样做太复杂了,我还有一个新的想法”,这样不仅能够产生新的灵感,并且,还能够从中诞生出更具深度的东西来。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想法

让学生未来能走得更远

学生通过写论文、讲论文的方式获得了成就感,进而更自信、更阳光。

如何让孩子们真正理解、落实“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创新则国创新”,是邵亦佳在思考的问题,这一举措带来的变化,表现为学生上课时思考的缜密度与深度大大加深、课堂活跃度提高、对学科的热爱程度和钻研能力加强,同学们之间讨论的话题不再只拥有趣味性,也有了深度。

新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要求学生自己来书写后,获奖的同学写上了自己的论文,其余的同学也写了自己的研究报告,如媒体人大赛、AI、垃圾分类实施一周年效果等方面的实践研究结论,“所以,学生的想法与能力远远高于我的想象,”邵亦佳说。

“学校以人为本,尊重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这个年龄段对自我价值的认同。”该校校长盛雅萍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学生们做到了“用心、用情、用智慧”,学生们也能够从小在心灵深处充满对科学家的崇拜与敬仰。

“正直、自强、仁爱、高远”是立达中学的校风。盛雅萍表示,学校的理念、文化、课程最终都是为了学生,“不单单是为学生的初中生活四年着想,更要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四十年着想”,这样,学生才能够走得更远,学校也才能够办得更好更久。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朱晓芳/钟佩配

关键词: 中学 这所 一束 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