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无感入场”背后:制证50.2万余张 健康数据每日...
东方网记者薛宁薇11月7日报道:“不好意思,我的证件掉了想来补办一张……”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入第三天,市民王女士的进馆证件不慎遗失,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她来到注册及证件管理中心的补发窗口求助。
证件管理中心内,除补件窗口外,还设立了由市公安、市大数据中心、市卫健委和城市服务保障组人员共同办公的服务窗口,第一时间解决证件问题
在王女士按流程完成填表、信息确认等一系列操作后,几十米外的制证中心内的机器便开始运作起来。不一会儿,一张崭新的入馆证件就制作成型了。
这张证件卡上记录了姓名、照片、参展类别等信息,是每个参会者不可或缺的入馆“钥匙”。
记者今日从市公安局驻国家会展中心前方安保指挥部了解到,截至目前,已完成制作发放各类人员证件50.2万余张。
方方正正的一张证件卡,背后蕴藏的是一系列复杂系统工程。与往届相比,此次进博会在防疫规定上显得更为严格,要求所有参展参会人员需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具有入馆前48小时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绿色健康码。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怎样通过精简证件种类、提升制证效率、缩短验证时间,是此次进博会制证组面临的最大挑战。
亲自去过本届进博会的人,对场馆入口的安检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正常情况下,参展者佩戴证件通过这个同时涵盖测温、验证功能的安检机就能同时完成身份、防疫信息和体温监测,整个过程不到3秒,可谓是“无感入场”。
“我们在证件上通过防疫环节的前置,在确保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人员进场的通行效率。”上海市公安局前方安保指挥部证件管理组杨骥青告诉记者,进博会去前,证件组主动跨前,与市卫健委、市大数据中心、进博局四方建立了健康人员数据比对机制。
具体来说,参展者的证件卡内其实共包含了健康码、疫苗接种记录以及48小时检测结果三项主要信息。其中,48小时检测结果是变数最大的一项数据信息。杨骥青介绍,对比机制加快了前端健康信息比对的审核速度,以每日6次的频率更新人员健康信息,让完成核酸检测的数据尽快同步到证件。
杨骥青透露,为了最大程度方便达到通行条件的参观者,考虑到进博会涉及的人员及车辆面广量大,证件管理组还专门设计开发了一套“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证件管理感知平台”证件管理系统。
记者在现场看到,摆放在制证组的2块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单日进场人员数量”“单日进场车辆数量”“场内人员实时人数”“各出入口流量排行”等数据。
“这些信息都有助于我们实时了解现场出入人员身份、证件类型、车辆信息及入场分布情况,为警力调派、指挥决策提供辅助支撑。”杨骥青表示,通过对历史数据、分类数据的梳理统计,可以更加直观展现出入口出入人流及车流的时间及分布规律,为管理方案调整和应急预案启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