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如果没有不舒服可以不吃药吗?平时可以做哪些运动...
问:高血压患者如果没有不舒服可以不吃药吗?平时可以做哪些运动? 答:冷空气来袭,近日本市气温持续偏低,昼夜温差大,体感温度明显下降。季节转换的时候,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做好自我保护。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一旦发生严重并发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总能悄无声息就夺人性命。因此,高血压患者日常自我管理很重要。 高血压七大常见误区,你也中招了吗?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陈文珍主任医师为我们答疑解惑! 误区1:血压偏高,却觉得没事 有一部分新发的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或偶有轻微头晕,认为问题不大,很少就医。另外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即使患病多年,依然对病情存在错误认识:收缩压只要不超过160毫米汞柱,就是正常的;岁数大了,血压高一点没关系;只要血压不是很高,就不会患脑卒中。 正确做法: 纠正错误观点,对高血压形成正确、全面的认识。 误区2:凭自我感觉估计血压高低 高血压患者症状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有些患者血压很高,尤其长期患高血压者,由于对高血压产生“适应性”,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无不适感;相反,有些患者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因为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器官损害程度有时与血压高低不一定完全匹配。因此,凭自我感觉估计血压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 正确做法: 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2次。 对于血压不稳定者,要每天测量4次,并做好记录,以便临床医师指导用药。 误区3:只要没有不舒服感觉,就不用服药 有些患者因种种原因(怕麻烦、工作忙碌、对疾病重视不够等)经常服药不规律或擅自停药,还有人认为,只有感觉不舒服时,才需服药,症状一缓解就停药,结果没多久,血压又升高,再服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波动,将会导致心、脑、肾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等。 正确做法: 服药后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而不应停药。 误区4:大量服药,追求快速降压 一些患者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甚至出现过量服用降压药的情况。殊不知,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等严重后果。 正确做法: 遵从医嘱,正确服用降压药,并根据需要,逐步调整剂量。 误区5:不相信家中测量的血压值,去医院测得更准 有人认为,医院里测血压准确。因此,平时不在家测,偶尔去医院测,这样难以全面反映血压状况。 正确做法: 在家中测量,心情放松,能测出反映平常状态的血压值,可在不同时间多次测量,更全面了解自己的血压状况。 自测血压应规范,并做记录,方便医生按血压变化及全身情况,决定用药种类和剂量。 误区6:维持血压完全靠药,不讲究生活方式 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如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缺乏锻炼,抽烟、酗酒及长期精神紧张等。 正确做法: 除口服降压药外,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宜低盐,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尤其要提醒,高血压患者不能洗冷水澡。水温过高与过低都会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血压波动。同时,应注意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疲劳时不宜洗澡。 误区7:患高血压不能运动 建议高血压患者适量运动,不主张大强度、大运动量,如举重、快跑等负荷太重的运动,一旦感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可导致血液黏滞度增高,引起脑卒中及心绞痛发作,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正确做法: 高血压患者应以适量有氧运动及容易坚持为原则,诸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骑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高血压患者应及时纠正错误观念,早发现、早就诊、早治疗,科学、规范防治高血压,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来源:健康上海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