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了厕所要皱眉到环保节能无异味,看经开区厕所的变迁
通明湖公园内配有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新型泡沫生态式卫生间,环保、节能、节水、维护简便、运行成本低廉。 李秀芬/摄
201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运行公厕7座,其中宏达北路2处,宏达中路公交场站、建安街、19号街区绿化景观、X8 地块、X14 地块各1处,均符合市市政管委二类公厕标准。
——《北京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志》P316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厕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空间,也是一座城市市政建设基本设施是否完善的体现,其清洁与否、配置如何,不仅关系到环境的卫生、民众的方便,而且关系到城市的形象,是一座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在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办公楼、各企业卫生间及各类公共卫生间就像一面镜子,既侧面反映着经开区营商环境、城市服务功能的提升,也见证着经开区市民文明素养的提高。
接待外商,厕所没管好凸显尴尬
厕所问题虽然看起来很小,但现实意义很大。北京市原副市长张彭主管北京工业多年,他回忆早期建立合资企业时,厕所管理竟是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开始搞合资企业,那实在是很难管理,一间厕所都搞不好。”有如厕不文明的,也有将剩饭倒入马桶的,负责保洁的员工见到他就诉苦……那时,人们的观念和行为都滞后于都市社会文明生活方式的要求。
1993年,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在区内的首个临时办公楼地“小红楼”办公,前来考察的外宾逐渐增多。这一年,德国拜耳与原化工部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并在当年10月进入经开区考察,为合资项目选址。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在“小红楼”接待了考察人员,接过名片看到的几乎都是doctor(博士),言谈举止,透着严谨认真。会谈结束后,有人急匆匆进了厕所,可马上又皱着眉出来,站在门口纠结一会儿又进去了。此时的“小红楼”厕所硬件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设有坐式(抽水马桶)和蹲式坑位,配置了自动冲水箱、排风扇等,并有保洁员负责清洁工作。然而,日常使用者却存在如厕后不主动冲水、乱扔烟头纸屑等现象,有时保洁员认为开排风扇费电就选择关闭,影响厕所的通风效果和整体环境。总体来说,虽然硬件实现了现代化,但很多人的观念、理念还有待提升。在接待考察人员过程中,不时有来访者提示需要解决厕所卫生问题,要加强日常管理与环境的提升。
1994年,北京经开区管委会搬入新建成的培训中心楼(管委会在区内的第二个办公楼),这时的厕所整体环境已有很大改善,但最初还是因为软件没配齐,出现让外商找人要卫生纸的尴尬局面。一次发生的“要卫生纸”事件令工作人员印象深刻,一名外商如厕后才发现厕所没纸,只好大声呼叫同伴,向经开区负责招商的工作人员求助。
类似的事情让大家意识到:基本服务设施硬件有了,软件也得及时配齐。经开区人就是在这样的尴尬和实践中不断认识、总结、学习、提升,以便更好地按照国际惯例服务企业,促进区域发展。
外资企业,强化管理文明如厕先行
北京经开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自1992年11月至1995年年底,批准入区企业约80家,其中三资企业有53家。国际性跨国公司入区投资企业有15家,这些跨国公司尤为注重企业基础管理,特别强调企业环境卫生,包括厕所的洁净标准。据金佰利时任副总经理张凡回忆,1996年他到企业后,分管公司行政工作,美方总经理说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要搞好企业管理,先从建好厕所、管好厕所做起,厕所管好了,企业管理才有可能做好。”厕所问题虽小,却是全世界通用的嗅觉语言和视觉语言,是文明沟通中最短的直线,厕所管理的进步也体现文明提升的历程。厕所文明直接体现出使用者的文明素养。为此,早期入区的不少外资企业的入职培训中,都将厕所的使用方法、卫生保洁的重要性纳入入职员工培训课程。
重视教育引导,是SMC公司的企业文化特点之一,时任总经理赵彤曾强调:“一个优秀的企业,氛围很重要,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大家的好习惯。”SMC公司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现代化的卫生间,采用光洁度高的洗手池、马桶等器具,方便清洁打扫,并在管理中要求:卫生间应该是全公司最干净的地方。但在日常管理中却发现,仍存在如厕后不冲水、随地扔卫生纸、脚踩马桶圈等如厕不文明行为。于是,SMC公司就将卫生间的使用规范和要求纳入员工入职教育中,培训如何使用卫生间。让员工意识到自己进入一个现代化企业,对自身各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卫生间贴上明显标识,进行如厕提示,宣传厕所文明。
华歌尔是世界知名的日本内衣品牌之一,2002年华歌尔新厂房在北京经开区落成。搬入新厂房之前,来自日方的总经理表示,其他区域可以安排其他人检查,只有卫生间他必须亲自检查。不久之后,他因一层车间卫生间未配齐卫生纸而批评了负责人。日方总经理要求:卫生间必须有蹲位、坐位,配齐卫生纸、洗手液,同时聘用的保洁人员需了解并认同公司文劳动合同。刚开始时,一层车间卫生间确实出现卫生纸供应不上的情况,但公司强调:卫生纸没了就必须及时续上,而无需追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都会知道按需取纸。
事实也正如SMC公司和华歌尔公司所倡导的那样,随着企业的培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员工文明程度逐渐提高,企业卫生间不再出现卫生纸拿回家的情况,卫生环境也维护得越来越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去爱护卫生间环境,在企业内部是如此,一个区域亦是这样。
完善功能配套,建设公共厕所满足群众需要
1991年12月22日,首规委下发了关于亦庄工业区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总体规划根据区域三大功能区的需求和特点,分别规划设计了绿化、道路与交通、环境卫生等13个专业系统。其中,环境卫生规划以北京经开区环境卫生水平达到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标准为目标,根据北京市新建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定额指标,居住区内每个小区均安排了公共厕所;公建区内每座建筑根据设计规范安排公共厕所及垃圾站;在工业区适当位置安排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等,一般位于工业区市政用地内,其中起步工业区两处,中部工业区1 处,南部工业区两处,共计5处。
北京经开区按照“先地下、再地上”的原则,推进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建设发展,北京经开区的的写字楼、饭店、保税库、体育场、学校、医院、员工公寓等房屋建筑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区内人流量增加,对公厕的需求迅速扩大。为此,北京经开区于1999年启动公厕建设,并于2000年5月启用位于经开区G5地块(一号公厕)、G6地块(二号公厕)的两座公厕。北京经开区市政管理局委托亦庄镇环卫管理站负责公厕的日常管理工作。此后,北京经开区在人流量大的区域、商业设施密集区域、重要交通路口等陆续建了公厕。2010年,北京经开区有公厕7座,其中宏达北路2处,宏达中路公交场站、建安街、19号街区绿化景观、X8地块、X14 地块各1处,均符合市市政管委二类公厕标准。
随着北京经开区的快速发展,城市配套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提升经开区城市配套功能,市政管理局于2012年组织实施北京经开区(60平方公里)公厕专项规划及一期公厕建设工程。一期建设项目陆续在46.8平方公里范围内建成10座独立公厕。同时,根据经开区居民对区域环境的需求,陆续改造社区、公园等地的公共厕所,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推进“厕所革命”,公共厕所升级呼唤文明行动
2018年,北京市政府将“厕所革命”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出了“一厕一设计、一厕一预算、一厕一评审”工作机制和三年逐步消灭三类以下公厕的工作目标。修订《公共厕所建设规范》《公共厕所运行管理规范》,明确公厕建设和管理标准。其中,一类公厕要满足第三卫生间、管理间、工具间、供暖、无障碍设施、除臭设施、空调、烘手器等34项指标;二类公厕要满足管理间、工具间、供暖、无障碍设施、除臭设施等29项指标。北京经开区于2019年完成区内公共区域的18座公共厕所的升级改造,改造内容包括公厕外立面、水暖电老旧管线、公厕内部的墙面、地面、卫生器具、除臭设备、公厕外景观照明及道路地面硬化等。为了满足行人如厕需求,设置24座(每座4厕位)移动公厕。同时,结合区域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在公园内游客服务中心旁的公厕以及园区内的公厕,均设一个专用的无障碍卫生间。公厕内的小便器、坐便器、洗手台盆均配备相应的抓杆扶手,实现公园厕所的“无障碍”环境。
2019年,由凉水河、排干渠畔的带状绿地及通明湖三部分组成的滨河公园完工。公园配有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新型泡沫生态式公厕,环保、节能、节水、维护简便、运行成本低廉。设备通过人体感应自动控制坑口泡沫量,保证有效封堵异味,不溢出便器。公厕内的新风系统通过过滤-消毒-杀菌-增氧步骤确保室内空气洁净。公厕顶部安装的太阳能光伏板,日发电量为4.5KWp,真正做到节能环保。
小厕所可以彰显大民生,它不仅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也体现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公共服务品质。北京经开区从规划布局、建设管理、功能品质等方面持续推进厕所变革,助力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 (李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