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随时转换角色准备 首体志愿者忙不停
当夜幕降临,首体一天的赛事全部结束,场馆内的志愿者们依然忙碌着。在“相约北京”测试赛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比赛进行期间,首体运营团队继续在全部29个业务领域测试要点,场馆平均每天运行时间20小时。而这其中,也包括了326名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严格考核才能上岗
“参加此次赛事服务的志愿者有326名,包括专业志愿者和通用志愿者,来自十余所高校和不同单位,分布在20多个业务领域,在不同岗位上开展工作。”首体志愿者经理丁莉婷说。
在培训方面,首体场馆群运行团队十分重视。在冬奥组委对志愿者进行了通用培训之后,首体运行团队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下了很多功夫,从对赛事的认识到对场馆的认识,到日程安排,到疫情防控的相关具体措施等,都专门请了各个领域的专家来授课,并进行现场考核,考核不通过不能上岗。
董慧宇是一名来自北体大的志愿者,他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在每一项比赛结束以后,把运动员的名次、得分和下一场比赛的出场顺序及时送到各裁判专家的办公室、运动员休息室并张贴到公告板。“熟悉工作任务之后,我就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我们的工作要严谨认真,需要及时把材料送到各个后台。在工作之余我从手机上看到中国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特别特别激动,尽管我的工作岗位与比赛场地只有一门之隔,我也不能去观看比赛,而是要坚守岗位,履行我的职责。”董慧宇说。
志愿者服务系统作用大
为更充分了解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志愿者的工作情况,首体团队还特别搭建了一个志愿者服务网络系统,无论志愿者身在哪个工作领域,都会有专人与他们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情况,并及时沟通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大家建立起“点对点、面对面”的联系。
“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可以随时通过电话、视频、微信、面对面沟通、TAPE提问箱等多措并举的方式了解志愿者工作情况,传递团队人文关怀,营造‘首体志愿一家人’的归属感。”丁莉婷说。
在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项赛事期间,首体志愿者团队为在10月份过生日的志愿者们集体过了一次生日。大家一起给每个过生日的人录制了庆生VCR,团队还给他们发送了特质的电子贺卡。
“没想到在志愿服务期间会收到特别惊喜的生日祝福,既有祝福视频,又有贴心的生日卡,很开心,也很难忘!”场馆管理领域的志愿者刘晓宇开心地说。
除了通过志愿者服务系统营造归属感,首体志愿者团队还为大家搭建了吻戏的志愿者之家。赛事前两个月,志愿者领域就开始调研志愿者们的喜好,征集方案,研究设计,最终设计出深受志愿者们喜爱的形式各样的十余种小纪念品作为志愿者激励物资。比如环保矿泉水瓶笔,体现了绿色办奥的理念,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深受志愿者喜爱。
做好随时转换角色准备
在记者所在的媒体工作区,志愿者的工作十分琐碎,不仅要为记者时时提供报道用的各种信息,还要时刻留意记者们的各种需求。由于疫情原因,采访通过远程视频方式,这就需要记者将问题写下来,放入问题栏,再由志愿者取走,整理后发送给闭环内的志愿者。记者观察到,往往问题刚被投入问题栏,就有志愿者将纸条取走并进行整理,十分高效。
按照国际惯例,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比赛在同一个场馆进行,且经常是交替进行,北京冬奥会上也是如此。“由于两项赛事有不同的特点,对志愿服务工作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对志愿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丁莉婷说,“通过测试赛,我们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掌握了更多的工作方法,建立起了我们首体志愿一家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所以我们也收获了更多的信心,会以更昂扬自信的精神面貌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