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母亲河畔的中国】因黄河而兴 守黄河安澜 山东滨州以高质...

来源: 国际在线 时间: 2021-10-23 20:45:50

国际在线山东频道消息(曹可凡):滨州因黄河而兴,素有“黄河之州”之称。94公里黄河在滨州穿城而过,哺育了400万滨州人民,滋养了9600平方公里的大地。

近年来,滨州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整合黄河资源,实施“幸福黄河工程”,打造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建成投用黄河农业园、黄河植物园等项目……现在的滨州,正在加速跨入“黄河时代”。

10月20日,“母亲河畔的中国”主题活动(山东站)采访团来到山东省滨州市,通过实地采访,感受滨州与黄河共生发展的色彩、温度和味道。

色彩——守牢黄河生态“底色” 全力打造黄河流域“明珠城市”

位于滨州市蒲湖风景区内的黄河楼是一座集观光旅游、黄河文化展示、书画工艺品展销于一体的塔楼式建筑。其主体建筑12层,楼体设计了“9个明层,9重古建筑带斗拱起翘的屋檐”,寓意黄河99道弯,流经9个省市自治区,在山东流过9个市;内部展馆设计以“黄河明珠 智者智城”为主题,打造每个楼层独具特色的展厅,集中展现了滨州独树一帜的黄河文化以及其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城市故事。

黄河楼 摄影 曹可凡

站在黄河楼11层,既可远眺黄河,感受黄河的波澜壮阔以及万马奔腾的气势,也可以鸟瞰滨州城区市容市貌,感受滨州昂首阔步的发展姿态。

“黄河哺育了滨州,滨州保护了黄河”。在黄河水的孕育下,滨州始终把黄河沿线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系统治理,综合整治,坚决守牢黄河生态“底色”,在协同发展上攻坚突破,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滨州样板”。

温度——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城市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大街小巷绳车响,家家户户是工厂”。滨州市惠民县李庄镇南北李村坐落于黄河岸边,全村建起的绳网企业20余家、电商业户30余户,村内超三分之二的群众从事绳网和电商,是远近闻名的“绳网之乡”。

在惠民县曲张社区的电商服务点内,六七位70岁到90岁的老人正在编织彩色绳网。“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编绳网,每个月能挣不少钱哩!”提起自己的“工作”,90岁的巩祥美老人笑开了花。

正在编织彩色绳网的巩祥美 摄影 曹可凡

近年来,李庄镇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解决土地问题等措施,扎实解决企业及村民各项“急难愁盼”的问题。此外,李庄镇创建“产业+电商+扶贫加工点”模式,以绳网为核心,延伸内外链,先后建立产业扶贫项目13个,通过绳网产业带动全镇及周边县镇共7.3万余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奔小康。

李庄镇的脱贫攻坚成果只是滨州市坚持为人民着想的一个缩影。2021年,滨州市确定了12类156项民生实事,坚持坐到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扎实办好各项民生事业,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城市,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味道——纺织产业产值超千亿 “棉麻香”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滨州地处黄河下游、渤海湾南岸,拥有广阔的黄河冲积平原以及悠久的植棉历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纺之都”。滨州拥有240公里海岸线,植棉历史悠久,纺织工业发达,是中国棉花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近年来,滨州市加快产业链重构,大力发展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研发、品牌服装设计、高端家纺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发挥集群优势,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支撑,促进上下游整体配套、产供销无缝对接、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智能化技术改造,着力解决投资增长后劲乏力的问题;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大力推进滨州纺织服装家纺绿色制造,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滨州市愉悦居家世博馆内的展品 摄影 曹可凡

经过多年发展,滨州逐步构建起了棉纺、染整、家纺、地毯、化纤、服装服饰等门类齐全的完整产业体系,形成了长江以北唯一超千亿级的纺织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178家。滨州市先后被授予“共建世界级家用纺织品产业集群先行区”“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全国超千亿产值纺织产业集群地区”等称号。

关键词: 黄河 高质 滨州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