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社区书记的治理高招|王黎:做好关键小事 成就社区大事

来源: 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 时间: 2021-10-21 17:01:09

王黎是大兴区兴丰街道黄村西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扎根社区工作20年,今年她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社区党员。王黎常说:“社区就是我的家,居民就是我的家人,看到居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现如今,在她的带领下,黄村西里社区人居环境已焕然一新。

01

“党建物业联合体”

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大兴区兴丰街道黄村西里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有居民楼16栋,居民1038户、3000余人,分别隶属6家产权单位。因产权单位多且其总部在其他区,产权单位、社区居民的物业责任意识淡薄,物业管理一直处在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的状态,造成物业管理服务缺失,只能以街道托底维护为主。

2019年,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了党建物业联合体,将社区6家产权单位、物业公司及街道分管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形成社区物业管理共商共议、共同出招、多方参与的局面。为确保议事效果,联合体经过讨论协商,制定了《黄村西里社区党建物业联合体议事规则》,确定联合体一年召开两次例会,遇到重大事项随时召开协商会议。联合体下设两支工作队伍,负责联络协调各项事宜,一支是黄村西里物业服务监督队,队员由小区内热心公益、拥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业主组成,主要开展社区物业服务监督与评价,监督社区物业服务行为;另一支是黄村西里社区物业纠纷调解队,主要由热心业主组成,负责对小区内的日常纠纷进行调解,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楼门、大事不出社区。经过多方努力,社区物业服务水平得到改善,居民满意度不断提升。

02

“党建工作协调会”

推进垃圾分类新局面

自去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王黎针对“如何破解老旧小区垃圾分类管理难题”进行了多番思考,最终形成了“合理配置为分类、宣传促分类、指导助分类、动员督分类、活动奖分类”的工作思路。垃圾分类进社区,撤桶并站是第一关。黄村西里这样的高密度社区,要完成这项工作不容易。在王黎的带动下,社区党组织以社区党建工作协调会为平台,吸纳社区党支部、居委会、驻区单位、居民代表、物业等力量共商共议,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社区家门口的事儿大伙商量着就办了。

如今,黄村西里社区已通过整合多方资源、规范收集硬件、分析分类规律等多种形式的探索,形成了生活垃圾“4+2”全品类管理,属地政府、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专业第三方及社区居民五方联动,共同推进垃圾分类新局面。充分借鉴多地实操经验,倡导“社区不见桶,垃圾不落地”,打造了“黄西模式”。

03

议事厅 拉家常 解民忧

2020年8月,黄村西里社区成立王黎社区书记工作室,工作室通过开展“拉家常”议事会,聚集民生热点,解决了一批居民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40多年的老小区,起初矛盾重重,可仅仅用了一年,居民的矛盾大大减少,就靠三个字——“拉家常”。在党组织的引领下,通过发动社区骨干采取入户走访、串门聊天等灵活形式,广泛征集居民关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的意见和建议。社区通过“拉家常”议事方式让更多居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从置身事外变为热心参与。王黎表示,“议事厅中议民事,拉家常中解民忧,‘拉家常’不仅提高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也让辖区单位有了‘社区是我家’的集体归属感。”在王黎的带领下,黄村西里社区“拉家常”议事会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作用,鼓励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下一步,黄村西里社区将全面落实“拉家常”议事会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模式,用议事协商解困、解难、解烦,让“拉家常”议事会“能知晓、看得见、用得好”,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文字:《北京社区报》记者 傅子彦

编辑:刘佳

关键词: 社区 书记 记的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