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集团军某旅组织官兵重温“两弹一星”精神?接续奋斗
第七十一集团军某旅组织官兵重温“两弹一星”精神——
大漠惊雷壮国威接续奋斗谋打赢
■刘仁浩 本报特约通讯员 高骏峰
“同志们,不远处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就是在那里成功发射的……”仲秋时节,大漠戈壁驻训场,第71集团军某旅炮兵营教导员陈涛利用训练间隙,给官兵讲述“两弹一星”精神背后的故事。
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伟大决策。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和解放军官兵深入大漠戈壁,隐姓埋名、献身国防。
“弱水河畔扎营房,天当帐篷地当床。三块石头架口锅,野菜盐巴当干粮……”陈涛通过一首诗开始了这堂教育课,“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试验条件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和解放军官兵一边做试验,一边抓生产,向沉睡千年的沙漠碱窝要粮要菜,在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创造了不朽的业绩。”
“两弹元勋”邓稼先带领年轻的大学生团队,投入到自力更生研发原子弹的艰辛攻关中。由于条件有限,与试验有关的很多数学问题,他们只能依靠算盘计算。为验证一个结论,他们曾历时一年多,进行了9次繁重复杂的计算……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程开甲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无私奉献、冲锋在前,经历30多次重大试验任务,经常面临生命危险。一次竖井试验,爆炸刚刚结束,为了获得精准试验数据,他毅然进入试验场地中心,争分夺秒记录……
大漠惊雷壮国威,接续奋斗谋打赢。“正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才让共和国的钢铁脊梁强固不屈。”聆听一个个感人故事,一名干部动情地说,“踏寻老一辈科学家开创‘两弹一星’事业的足迹,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光荣传统,永远是激励我们攻坚克难、赢得胜利的强大动力。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
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力量,在现地教学中感悟初心。“我在城市长大,之前对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缺乏深刻的理解。”首次参加野外驻训的列兵管政杰说,野外驻训之初,自己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训练难以适应,训练效果不太理想。听完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他主动发言:“我一定克服困难、奋勇冲锋,利用野外驻训时机练强本领。”
“同志们,革命先辈不求功、不图名、不逐利,扎根大漠为国铸盾,献身国防无惧牺牲,这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强军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锤接着一锤敲。我们必须向先辈看齐,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献身国防精武强能。”教育接近尾声,陈涛指着身旁的某新型自行榴弹炮,感慨地说,“此次野外驻训,我们的重点任务是在恶劣自然条件下锤炼随打随转、快打快撤的硬功夫,同志们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
官兵们响彻驻训场的誓言声,在沙漠戈壁久久回荡……
短评
因地制宜开展教育
■郑志江
学习须有目的,教育务求实效。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才能让官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基因,不断夯实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激发精武强能的精神动力。
演训场是练兵备战的主阵地,做好演训过程中的教育工作,直接关乎练兵质效。第71集团军某旅结合演训任务和驻地环境灵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现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良性循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过程中,各级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开展教育,确保任务展开到什么阶段,教育就进行到什么阶段。同时,应注重挖掘驻地红色资源、擅长开展现地教育,让教育有生气、接地气、聚人气。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引导官兵把党史学习教育焕发的政治热情转化为练兵备战的不竭动力,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奋斗强军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