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奥运、全运群星璀璨 上海体育人才培养三线开花

来源: 新闻晨报 时间: 2021-09-24 06:00:56

昨天上午,在关于《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陈群副市长介绍了上海体育人才培养的三种模式:传统体校、体教融合和社会力量办训。

今夏的东京奥运会,不仅钟天使、陈芋汐等传统体校输送的运动员勇夺金牌,出自七宝中学田径队的陈云霞也证明了体教融合的成功。乒乓球奥运冠军许昕出自曹燕华学校,刚刚在全运会攀岩夺金的14岁平和学霸杨立豪更是社会力量办训的典型代表。三种模式三线开花,上海体育健儿用闪亮的成绩证明了三种模式协同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成功。

传统体校一直是主阵地

传统体校一直是上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多年来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目前,全市共有区级体校34所、市级体校3所,共有20所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本届奥运会冠军钟天使(浦东三少体)、姜冉馨(奉贤区体校)、张灵(青浦区少体校)、陈芋汐(徐汇区少体校)都是由传统体校培养输送的。

目前,全市共布局建设了65支学校二线运动队,实施了优秀教练员进校园工程,持续提升学校体育训练水平。本届奥运会赛艇冠军陈云霞就是由七宝中学田径队转项培养输送的。

社会力量办训后劲足

社会力量办训是上海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一种模式。2000年以来,徐根宝足球青训基地、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等一批社会力量办训机构逐渐兴起,推动体育人才培养向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更具典型意义的是,刚刚拿下全运会U16组男子攀岩两项全能(攀石、难度)冠军的上海14岁中学生杨立豪,出自平和国际学校,夺冠后第二天就飞赴美国留学了。立志学医的他,攀岩纯属爱好,是繁忙学习生活的一个调剂。这样一位纯业余选手的成功,是一个标志,更是一个开始,在东京、巴黎奥运会引入大量“极限运动”后,俱乐部走出的冠军会越来越多。

2020年起,本市正式启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建设,现已命名35个“培养基地”,构建了完善的社会力量办训扶持、管理、考核、激励政策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共注册青少年运动员9000余人,共布局20余个项目,其中注册人数较多的是冰上、击剑、跆拳道、高尔夫球、马术等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