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80后”海归创业路上的“诗与远方”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时间: 2021-09-19 16:00:48

中新网贵阳9月18日电 题:“80后”海归创业路上的“诗与远方”

作者 周燕玲

海归、大数据,两个词叠加在“80后”的吕根源身上,产生的效应是让瓶装液化气这个“生冷”行业,重新换了个“活法”。

家用瓶装液化气一般15公斤装,爆炸时相当于150公斤TNT炸药的威力,足以炸毁两层楼房。因家中一直从事瓶装液化气行业,吕根源对这个行业的痛点如数家珍。

如何预防瓶装液化气变成“炸弹”,是吕根源一直思索的问题。2009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他赴英国留学,留学期间格外关注英国对瓶装液化气的监管及安全配送。

作为家中独子,原本打算在国外发展的吕根源,硕士毕业后回到了贵阳。子承父业的他打算利用自身所学,建立一个数字化的监管和销售平台,规范自家瓶装液化气。

碰巧的是,当时作为贵州欧美同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会长的吕根源,向主管部门贵州省委统战部汇报工作时,其建议他把瓶装液化气智能监管平台覆盖到整个贵州,解决行业的监管难点和痛点。

在吕根源看来,“80后”是敢于冒险的一代人,既然选择回国发展那就要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为此,从2013年起吕根源深入瓶装液化气行业进行走访调研,并前往北上广等大城市学习“取经”。

2014年,贵州利用当地生态环境好、气候凉爽等优势,开始瞄准大数据“蓝海”。乘着大数据东风,吕根源2015年携手一帮“黔籍海归”创立公司,致力于为乱象丛生的瓶装液化气市场戴上“紧箍咒”。

“因瓶装液化气监管涉及部门众多,但部门之间又无法做好联动。”吕根源说,公司想利用大数据建立气瓶追溯体系,让气瓶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打通行业数据、整合瓶装液化气销售门店、引入第三方责任险……创业之路比吕根源预想的要艰难许多,不仅融资难,其公司的股东也在不断替换,“因为许多人认为瓶装液化气行业即将走向消亡,没有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管道天然气进入千家万户,民众用气逐渐告别“扛罐上楼”时代,瓶装液化气用户也随之萎缩,并集中于城市餐饮场所,体量虽小使用量却很大。

吕根源觉得,瓶装液化气或许有一天会消失,但不是现在,目前的体量和市场前景都很大,值得自己去“深耕细作”。

从创立公司到项目真正落地,吕根源用了4年时间,因前期筹备时间较长,公司常年只有支出没有收入,揭不开锅是每个月的常态,“时常想要放弃,但又告诫自己既然敢‘吃螃蟹’需要的就不仅是勇气还要有耐力。”

2019年,吕根源公司研发的贵州省气瓶安全监管服务平台正式落地,通过对气瓶粘贴电子标签实行身份管理,可实时监管气瓶从出厂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数据,有效解决了监管能力不足、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气瓶隐患较多等问题。

平台上线至今,登记气瓶产权单位197家,气瓶充装单位183家,气瓶检验机构49家,完成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的气瓶有451万余只,为气瓶安装电子标签241万余只。

2020年,吕根源的公司又开发贵阳市气瓶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增设视频监控和数据监控平台,同时实现对气瓶运输、仓储、销售配送、终端使用的全流程追溯。同年,公司营业额达5000万元,员工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近60人。

“回国发展是正确的选择,因为中国不仅发展速度快,发展空间也很大。”吕根源说,海归不仅要回国发展,更应该来贵州这样经济增速较快的地方闯一番天地,实现心中的“诗与远方”。

数据显示,留学生学成回国比例逐年上升,2016年至2019年中国留学生学成回国占比达八成。在回国的留学人员中,创业或者加入创业公司渐成趋势。

拥有多年创业经验的吕根源看来,许多海归虽然学习了许多海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但回国创业常常会“水土不服”,因此海归回国创业要主动地去“接地气”和创新,切勿眼高手低。

谈及未来发展,吕根源坦言,想把贵州运输瓶装液化气的车辆进行整体规范,做好安全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