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乡红色故事带回党的诞生地
“在一大纪念馆上课,走进党的诞生地,聆听伟大建党精神,这是我们别样的思政课。”“听完这样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油然而生的是一种责任感,深感我们肩上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上完新学期思政第一课——“把家乡红色故事带回党的诞生地”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同学们写下感悟与留言。
9月17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政课堂开进中共一大纪念馆,与中共一大纪念馆共建红色新青年讲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全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喀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湛江师范学院等来自各地的高校学生,还有上海松江部分中小学的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第一课。
【暑期追寻家乡红色记忆】
今年暑假,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院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追寻家乡红色记忆”暑期社会实践,同学们从全国各地20余个省份带回来家乡的红色故事,汇聚到党的诞生地,绘制出一幅红色地图。这份地图,在昨天的思政第一课上被点亮。
三位参加“追寻家乡红色记忆”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现场展示了来自3个城市不同的红色纪念地的纪念品,讲述了自己追寻“家乡红色记忆”的感悟。
“我的家乡是湖南长沙,这里留下了革命领袖毛泽东投身革命的足迹。”暑假期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的王雯寻访了长沙橘子洲革命胜迹,“这是我带回的明信片,它正面印着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像。当我站在橘子洲头这塑雕像下时,凝视着这位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我感受到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人生气魄,感受到了毛主席栉风沐雨、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她说,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要加强意志、体魄的艰苦锤炼,经受住社会实践的考验,锻造出自强不息的可贵品格,在党和国家辉煌事业的长河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在分享追寻“家乡红色记忆”的感悟。
“我手中的这张明信片就是当地著名的红色景点——解放阁。”利用假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彭鹏寻访了泉城济南,这座阁楼,既是人文景观,也是历史坐标,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炮火纷飞的年代将解放的火种点燃济南,燃亮全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数的中华英雄儿女冒着生命危险共赴国难,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中华民族的壮丽诗篇。处在新时代,我们要牢记伟大的建党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用青春奋斗奏响时代最强音。”
【感受家乡变化,向党说句心里话】
在家乡的变化中感受党的领导,同学们由衷地向党说一句心里话。
“还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每当春秋之时,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春暖花开’和‘秋高气爽’,因为在这两个季节,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沙尘暴里行走的,出门时需要戴口罩,用丝巾包住整个头,可就算这样,回到家里,一换外套,地上就是一堆沙,洗脸也有盆底的沙。”来自甘肃酒泉的罗丹同学谈起家乡最大的变化就是“气候的改变”。自从“全民植树”开始以后,沙尘暴的数量在减少,人工湖、城市绿化面积不断扩大,湿地保护区逐步建立起来。以前荒无人烟的戈壁,现在已经吸引了许多种鸟类在这里安家,嘉峪关也升级成了宜居城市,这些改变离不开党员干部的长期付出和一代又一代城市建设者的努力。“在此,我想代表我家乡的钢城工人们,将他们对党的祝福带到中共一大会址来,愿我们的党青春永驻,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罗丹同学说。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李林琼同学向党说句心里话。
“重庆在党的领导下从一个闭塞的小山城一跃成为今天的新一线城市,而我这个大山里的孩子也可以到更广阔的舞台学习深造。”金融管理学院20级学生白钰琳说,我的外公是一名七十多岁的退伍老兵,重庆这些年的巨大变化让他的老年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拥有了更好的医疗资源,我想代表我外公向党说一句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的步伐,迈入新时代。
“50年代初,我的外公成了当时‘一校一师’模式下的一名山村教师。”国际经贸学院20级李林琼同学来自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教育条件的改善对她来说是最直观的。从希望小学的建立,到后来图书馆、多功能厅、体育馆等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少数民族的孩子不仅有学可上,丰富的课外活动也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选择。在此,我想代表从事职业教育的母亲对党说:感谢党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关怀与支持。
一大纪念馆的老师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同学们共同演出的话剧《青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