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青年教师轮岗10天的挑战与收获
学生人数翻倍 快速记清名字 尝试多层教学 乐观展望前景
一位青年教师轮岗10天的挑战与收获
今天是教师节,也是密云区新城子中学青年教师沙昊杰轮岗到新学校的第10天。她轮岗的学校是北京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未来她将在这所学校轮岗交流3年。日前,北京市“双减”发布会明确,今年起,本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行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沙昊杰就是“新政”出台后的首批轮岗的老师。作为一名深山区的语文老师来到城区的学校轮岗,她坦言,过去的10天里,她在紧张地适应着,也在过程中收获着。
沙昊杰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今年6月底,密云区教师轮岗报名启动后,她主动向区里提交了轮岗申请并得到批准。7月中旬,她就收到了到北京育英学校密云分校轮岗的通知。“刚听到这个消息有些惊喜,但也有些担心和紧张。”沙昊杰坦言,新城子中学距离密云城区60多公里,是北京最东部的深山区中学,整个学校规模较小,三个年级6个教学班,每班20多名学生。现在轮岗的新学校在学生数量上就与原来的学校形成明显反差,仅初一一个年级就8个班,每个班学生人数在40名左右。陌生的学校、更多的学生数量、不同的学情等都让她有些紧张。“虽然,我之前在密云区集体教研时,与新学校的一些老师们打过交道,了解了一些情况,但还是担心在教学上有不适应,这不,暑假期间,提前就向认识的老师打听学校的整体情况,环境、学生的学情、作息时间等等。”
除此之外,她还利用假期时间研究了初一的教学计划。“虽说还没有开学,提前做点总是好的,做到心里有底。”沙昊杰表示,开学前,她已经做好了面对新学期、新挑战的准备。
挑战一
班里学生数量翻倍
如何快速记全学生名字?
转眼,新学期的第一个挑战就来了,那就是认人。开学前,沙老师被学校分为初一1班和2班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初一1班的班主任。一下子成为80名学生的语文老师,面对学生名单,怎样在最短的时间把人认全成了她开学后的第一个挑战。
沙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以前在新城子中学时,每班学生才20人左右,两个班加起来也就40人左右,两三天就全都能认全。如今,学生数量上直接翻倍,压力瞬间陡增。刚开学那两天也出现过脸儿熟却叫不出学生名字的尴尬。
“老师叫不出学生名字,学生们没有归属感可不行”,在仔细琢磨后,她想到了一招,在学生桌子上立桌牌。这样既方便了上课点名,也能够更快速“对脸认人”。那两天,经常创造机会给同学们点名,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尽快认识学生。果然,这招有效,没两天,她就跟班里的学生熟悉起来了。“我这招还被同年级的老师们借鉴去了,大家都说这招好用。”
挑战二
作业批改量大
如何关注不交作业的“漏网之鱼”?
“其实在来到新学校之前,我最担心的就是班额增大,作业量增加,自己应付不过来。”沙昊杰告诉北青报记者,如她所想,因班额增大,果然带来了作业问题,但不是批改不完,而是出现了不交作业的“漏网之鱼”。
“以前在山区校,从备课到教学、批改作业,教学进度安排都是我自己做。40个孩子还凑合,实话讲,学生量突然变多,要从批改40份作业增加到80份作业,能不能批改完,这是在开学前我最担心的。”沙老师坦言,但刚开学,她的顾虑就打消一大半。“如今新的学校里,都是同一个教研组的老师们一起教研,一起商量,共同备课。大家都提意见,分工协作,教研效率马上就提高了,感觉还挺好的。教研效率高了,就给批改作业留出了时间。”
但收作业过程中,却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新“麻烦”。以前一个班20多人,收作业挺简单的,一眼就能看出哪位同学交了作业,哪位同学没有交作业,马上就能看出来。可现在两个班80余人,稍不留神就有不交作业的“漏网之鱼”。
这可怎么办?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她想过专门请同学帮忙记录,但浪费时间。最后,她想到了一招,在教室后方的收纳柜上贴上“语文作业名单”,同学们把作业都交在自己的收纳格里,交过作业的同学在自己名字后面画勾。交齐后,只需数数,对名字即可。
“借此机会,在开学之初,我还给同学们进行了诚信教育。让同学们都自觉交作业,现在已经试验几天,效率确实提高了。”沙老师说。
挑战三
学生学情变化大
如何更好应对多元化的学生?
快速认人、作业收交问题在如何教好不同层次学生的挑战面前,都略显逊色。为此,沙老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方法上正在尝试做出改变。“在这几天与新学校学生们的交流中了解到,班里的学生学习层次比以前学校的学生更多元。”沙老师提到,以前教山区的学生多注重基础的教学,在抓基础落实上需要下大力气就够了。如今,班上的同学能力层次比较多元,有的学生能力非常强,接受知识的速度非常快,仅靠基础知识是满足不了这样学生学习需求的,但也有学生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大力抓学习习惯、夯实基础。这就要求更加注重分层教学,调整教学方法。
如今的沙老师,除了抓基础知识落实之外,也更多地在学习方法上给同学们加以指引,并给同学们留出拓展训练的时间。“对于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我也拿出了此前的教学经验和资料,对他们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基础训练。”
沙老师感慨,每个学生学情必须了解清楚,学习进度、学习能力都要了如指掌,这是她刚当老师时,带她入门的老教师告诉她的。她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如今也不会因为学生数量增多而有所松懈。“我会不断地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逐步调整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需求。这是一个长线工作,也是一个挑战,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
对于学生的详细了解,也表现在选拔班干部上,以前深山区的孩子们从小学到初中,基本都是同学,班干部选举就比较容易。如今孩子们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还显现不太出来,还需要深入的交流后再做出决定。沙老师说,她还得再多观察,尽量让同学们的各方面能力在班级都有所体现,让孩子们自己把班级管起来。
收获
开学遇到新“师傅”
将在研究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虽然,刚刚进入新学校轮岗不到两周,但沙老师说,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自己也收获了成长,更是在新学校里找到了值得尊敬的“师傅”,还从“师傅”那里挖到了第一块“宝”。
今年是“双减”政策出炉后的首个新学期。新学期里,对于课堂质量、作业减量的要求更高了,这是给所有老师带来了一个共同的挑战。在新的学校里,她找到了新的提高作业质量的方法,开展言语实践类活动,这是她挖到的“宝”,同样,这块宝的打磨人就是新学校里主管语文教研组的教务副主任罗老师,她心目中的新榜样和师傅。
“罗老师的言语实践类活动非常好,对于我们来讲是个非常好的借鉴。”沙昊杰介绍,所谓言语实践类活动,就是每周给学生布置个性化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或文字,增加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以小厨神为主题,请同学们回家介绍一道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可以图文并茂地做一个美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素养。“这样的实践作业,学生们都很喜欢,做起来积极性非常高,在开开心心中就完成了作业。以后再回到原来学校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个好办法分享给大家。”
同时,沙昊杰还提到,罗老师是个研究性的人才,喜欢用课题的方式研究教学问题。比如学生作业的问题,罗老师就把它作为了一个日积月累可以研究的课题,带着大家钻研怎样更好地提高作业质量。通过大家一起研讨、一起分享经验、方法,研讨出结合学校实际的成果。“以前我这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现在我发现这是对自己未来能力提升非常好的指引。”
除了新的师傅之外,沙老师还深深感受到,周边老师带给她的善意。“老师们对我都非常热情,无论是教研还是生活,对我都很照顾。人际方面,根本不会成为我的问题。”
谈到轮岗这项举措,沙老师表示,轮岗让她这位在山区工作的老师能走出来,在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提升,学到更多的东西。以后她都可以带回去,根据学校的情况进行调整后为之所用。“三年的轮岗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刚好是一个初中周期。正常情况下我希望可以从初一到初三都经历一遍。”沙老师说。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供图/受访者 图片制作/沙楠
现场
语文分层教学
从学生回答问题开始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昨天上午十点左右,北京育英学校密云分校初一(2)班的教室里,传出沙昊杰老师朗读散文《济南的冬天》的声音。这是她作为轮岗老师,第十天为同学们上语文课。
“大家读完了这篇散文,认为哪一句在文中最生动、最形象,为什么?”当沙老师的问题抛出后,坐在角落的赵星同学(化名)低着头,似乎想要举手却又犹豫不决。沙老师看到后,立刻点名赵星同学回答问题。“赵星同学说得非常有道理,找句子也非常准确,我们应该表扬他。”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赵星同学的回答并不是最精彩的,在他回答不出为什么时,沙老师还帮他“解了围”。随后沙老师布置课堂练笔,要求同学们写一段对景物的描写。当沙老师走到赵星同学身边时,看到了他刚刚写好的标题《不起眼的银杏》,又立刻表扬他:“这个标题真不错,一定要说出为什么不起眼。”
下课后,沙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赵星同学不善言谈,平时比较害羞,通过开学几天的观察,他的基础有些薄弱。他想回答问题,非常难得,我必须鼓励他,给他信心,让他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下课之后,他主动给我交了前天的作业,还自信地说感觉还不错。”沙老师拿着赵星同学的作业,很有成就感地说。
这也是沙老师来到新学校后在教学方法上的新探索。她告诉北青报记者,来到新学校之后,学生人数多了,每位学生情况、基础各不相同,这就需要老师来发现,及时分层教学,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也要给不同基础的学生留出可回答的空间。比如,同样是找出形象生动的句子,对于学习基础弱一点的学生,老师就要多启发。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来讲,不仅要让他说出为什么,还要让他说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一来,基础弱的学生发现,在课堂上自己回答问题还挺好,学习兴趣就上来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也能通过这个问题,有所收获。”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内存
干部教师交流以
最基本教育周期为单位
日前,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新学期,本市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干部教师轮岗交流。东城区、密云区为首批两个试点区,下一步,全市将有计划地逐步扩大试点,在今年年底前再启动六个区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试点。
交流有哪些形式?李奕提到,主要形式包括区域内校长交流轮换、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三个维度。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城区完善学区(教育集团)改革,着力推进跨学区(教育集团)交流轮岗。优化学区(教育集团等)结构,努力实现学区(教育集团等)区域内全覆盖(过去的以单一学校、班级为孩子提供服务的供给方式,调整为学区集团的供给,让孩子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资源,见到更多的老师)。从缩小区域内校际差距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推进学区(教育集团等)内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基础上,重点推进全区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二是远郊区全面推进交流轮岗。在全区范围内,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换,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
李奕提到,干部教师交流要以最基本的教育周期为单位,比如至少是一学期、一学年,最好是一个成长周期,比如3年一个学段,小学的低年级学段、高年级学段等,保持教育供给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