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街道“吹哨”多部门“报到”解决怡丽南园居民生活用水难...
“喝了十多年发黄的水,眼看终于能喝上干净的水了!原来买的过滤器都用不上了。”家住曙光街道怡丽南园4号楼的郭女士激动地告诉记者。据了解,怡丽南园建成20年来一直使用自备井供水,随着设备老化,居民备受停水问题困扰。小区虽然只有6栋楼,产权及管理问题却错综复杂,使得自备井改造一拖再拖。属地街道积极吹哨,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历经两年长跑,怡丽南园终于迎来市政水。
自备井年久失修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家住怡丽南园4号楼的郭女士年近70岁,她有个特别的习惯,每天晚上都鼓捣出家里的盆盆罐罐,接满水后才安心睡觉。记者在郭女士家的厨房看到大大小小盛满水的器具,郭女士逐一介绍道:“水池下大塑料桶里的水是备着冲厕所的;架子上两个不锈钢盆里的水可以用来洗手、洗菜;水壶和蒸锅里的水则可以用来烧水做饭。”
郭女士告诉记者,小区自备井年久失修,设备老化严重,自2019年起频频出现问题,经常一停水就是一整天,最糟糕的是越到夏季酷暑停水就越频繁。有时社区工作人员会在微信群中提前通知,但也有时突然停水。虽然每次停水,街道都会调派应急水车,但仍需居民带着水盆一趟趟下楼接水。郭女士在吃了几次教训后,就养成了提前在盆盆罐罐里存水的习惯。
多方部门协商破题
曙光街道相关负责人说:“2019年6月,街道开始就自备井改自来水一事与自来水公司沟通,并在8月召开第一次‘合伙人会议’,邀请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产权单位、物业等进行沟通。小区内6栋楼有两家产权单位,还有一栋楼是商品房。同时,6栋楼由三家物业公司共同管理。多方共管的局面,导致谁来牵头改造、谁来出资、谁来后期维护都成了问题。为此,街道多次召开协商会议,将问题逐一破解。”
“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改造费用谁来出。”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高层住户将面临水压不足的问题,二次加压所需的无负压设备费用需要产权单位或业主负担。那么,这部分费用该怎么分呢?街道工作人员坦言:“最初开协商会时,大家对出这部分费用都不太情愿,尤其是小区内的4号楼为商品房,费用需要业主按面积分摊,“居民比较担心费用过高,所以有顾虑。”街道工作人员通过核算每位业主分摊的金额得知,改造的费用远没有业主想象得那么夸张。“我家两室一厅,算下来只交了500元左右。”4号楼的一名业主说。费用明了,很快便消除了居民的抵触情绪。最终经过商议,两家产权单位负责各自权属居民楼的费用,4号楼的业主按面积分摊费用后,由社区和物业入户收取。2020年11月,费用已全部收齐。
此外,泵房建在小区哪里,也是一个问题。社区负责人介绍:“泵房面积虽不大,但需要一块专门的场地。可两家产权单位都说没有合适的地方,双方推来推去,谁也不肯提供场地。为了找到场地,属地与双方反复协商沟通,其中一家产权单位终于同意腾出一间闲置的设备间。场地敲定后,街道迅速行动,仅用了一个月,在2020年12月就完成了泵房的建设。”
费用有了,泵房建了,居民心里高兴又期待:“估计很快就可以吃上自来水了!”可是左等右盼,日子一天天过去,说好的自来水怎么还不来呢?居民一次次找社区询问……记者通过采访得知,虽然泵房建好,但小区通自来水,需先向相关部门进行申报,申报主体谁来当?围绕这个问题三家物业又开始了漫长的拉锯战。相关人员介绍,如果三家物业公司分别申请,将来管理维护虽然好划分,但这就需要安装三个泵,改造成本将成倍增加,且在泵房已经建设完成的情况下,这一选择显然不合适。而只由一家物业公司进行申报,又该由谁来牵头呢?由于涉及后续泵房管理和设备维护的一系列问题,三家物业无人愿意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
为此,2020年底,社区再度召开多次协商会,动员物业发扬大局意识,履行社会责任,最终确定由管理4号楼的物业公司作为申报主体进行自来水申报。今年1月,物业已向卫生部门及自来水集团上报材料,并于今年5月完成了所有手续的受理。
居民用上市政水
据了解,今年5月,自备井改造施工正式开始,工人掘开小区路面铺设管道、工作人员入户更换水表,两项工作双管齐下。7月中旬,管道铺设完成,小区路面恢复硬化,居民换表工作也基本完成,等待最终验收。
记者在社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泵房管线的冲洗工作。冲洗后取水样进行水质检测,水质合格就可以通水。工作人员表示:“顺利的话,很快就可以通上市政水了。如果检测不合格,我们就继续冲洗,继续检测,保证尽快让居民吃上放心水。”
“困扰居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之所以能够得到解决,得益于各部门背后的共同努力,我们更多的是发挥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将区水务局、自来水集团、区规自委、公安海淀分局等部门约出来,共同就解决怡丽南园的市政水问题出谋划策。”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李翊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