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克里或下月访华,中美“气候外交”能否从政治僵局中突...
路透社24日援引两名知情人士的话称,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预计于下月访华。如果成行,这将是克里今年4月以来第二次中国之行。
分析人士认为,在中美关系紧张之际,气候变化问题作为一个体现中美共同利益的领域,有望成为双方合作的有力抓手。但与此同时,双方气候合作挑战依然巨大,不仅对“共同但有区别责任”认识不一,也受到美方“遏华”敌意的干扰。中美气候外交能否从政治僵局中突围,值得关注。
半年不到,美国又来谈合作
这不是西方媒体首次曝出克里将再度访华的消息。克里本人曾在7月告诉彭博社,他计划8月底访问中国。在8月15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克里再次表示将于“3周内”访华。
克里在接受CNN采访时,并未明确表示访华期间将与谁会面,但《外交政策》杂志报道,预计克里将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进行“又一场外交角力”。
77岁的克里和71岁的解振华都是资深气候谈判代表,建立了20年的工作关系。今年4月,克里曾作为拜登政府首位访华高级官员来沪,与解振华举行2天的闭门会谈,并发表《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以下简称“声明”)。
有分析认为,4月的那场会晤,中美重启气候变化对话合作渠道,释放中美关系的积极信号。《声明》第五条还详细列出了双方未来采取减排行动的8个领域。这也预示着,尽管中美关系进入艰难期,但推动气候合作希望尚在,信心尚存。
时隔4个多月后,形势又出现新变化。
首先,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在苏格兰召开,加上欧洲等多地近日遭受极端气候灾害,各方对气候问题的关注愈发突出。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将气候变化大会视作重振美国全球领导力的机会,这让克里感到“重任在肩”。
其次,美国近期在新冠病毒溯源、台湾、涉疆、涉港、南海等问题上错误言行不断,使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中方正告美国“树立正确的合作观”,不能一边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寻求合作,一边损害中国利益。
“气候外交”有机遇有挑战
在上述背景下,外媒提出疑问:如果克里下月再度访华,中美的气候合作会如何展开?在美国“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之下,“合作”会不会被降级为“次要节目”?
分析人士认为,在中美关系紧张之际,气候变化作为一个体现中美共同利益的领域,有望成为双方合作的有力抓手。但与此同时,“气候外交”挑战依然巨大。
从积极的一面而言,中美在4月的《声明》中明确表示,致力于合作解决气候危机,按其严峻性、紧迫性所要求加以应对,承诺在巴黎协定框架下21世纪20年代采取提高力度的强化行动,使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因此有理由相信,全球治理的强大意愿为双方下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伦敦国王学院教授阿斯特丽德·诺丁指出,中美对于国际社会形成合力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双方拥有共同利益。中美都意在表明:“它们是在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同时对世界其他国家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苏格兰邓迪大学能源与气候外交高级讲师廖宣丽(音)表示,克里和解振华会晤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制定一个富有雄心的碳中和目标,并确定未来潜在合作领域。两位官员密切而长期的工作关系“将使他们更容易坦率地讨论敏感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二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见面,彰显中美解决气候问题的强烈政治意愿。
但另一方面,中美气候合作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第一,中美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存在不同解读。中方认为全球气候治理必须确保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
克里在接受《外交政策》杂志采访时直言,在接下来的访华行程中,计划向北京施加更大压力,特别是希望中国减少在全球的燃煤电厂出口,要求中国2030年前尽早实现碳达峰。可以想见,中美将围绕各自气候政策展开激烈论争。
有舆论分析,克里手中的“大棒”之一,是对中国等国家发出警告:如果它们不转向清洁能源,就可能对排放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即所谓的碳边境税。不过,一位美国前政府高级官员认为,这只是“工具箱”中的一个选项,能否实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美方“遏华”敌意导致中美关系僵冷,政治层面的猜忌可能抑制气候合作的潜能。
总部位于赫尔辛基的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劳里·米利弗塔表示,美国采用“三分法”,想将与中国有冲突的领域排除在气候合作之外,这一立场在北京并不适用。“任何对中国外交政策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这绝不是中国的行事方式。”
欧洲气候问题智库E3G的高级政策顾问曾楚希表示,中美关系的恶化还会破坏与应对气变相关的先进技术研发合作:“像电池、氢能源、智能电网这样的前沿技术不太可能合作,因为中美都有成为市场领导者并在这些领域制定标准的雄心。”
美国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裴敏欣认为,中美既有双边冲突,又在许多领域有合作的可能性,十分纠缠。中美关系的整体动荡导致稳定性不高,紧张局势加剧难免阻碍气候行动。猜疑和仇视会让双方更激烈地讨价还价,阻碍协商进程。因此,要考验彼此的诚意和善意以维持合作,得从小处着手,这一过程讲究循序渐进。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