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快评 | 拒绝网络暴力,对肆意恶评要“亮剑”
艺人乔任梁去世5年了。近日,他的父母因在短视频平台分享日常生活,遭遇一些网友的肆意恶评。两位60多岁的老人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还要经历肆意无端恶评,让人既心疼又难过。
你永远不知道坐在你对面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像你永远猜不出来他骂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这正是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在短视频平台上,乔任梁的父母分享生活日常,其中多是美食视频,但是在评论区,却出现很多恶意评论。有人攻击乔任梁父母的长相,也有人认为他们不该那么快乐。还有人称,他们拍视频是消费儿子,“吃儿子的人血馒头”等等。
网络暴力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特有的、危害严重的、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网络上的“施暴者”虽然是少数,但是他们却在毫无负罪感地肆意释放心中的恶意,而不少的旁观者则是视若无睹,无动于衷,因而对于受到网络暴力的人来说,其所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2019年,韩国女星崔雪莉因为受到网络暴力,遭受到网友的恶意侮辱跟谩骂,在家中上吊自杀。乔任梁的父母则是选择了积极面对,他们表示,“对于一些不好的评论,我们也淡然处之,希望大家也不要互相抨击,互相引战。”两人积极乐观的态度,获得众多网友支持。很多人来到他们的账号留言,目前评论区已经被各种加油、鼓励的话刷屏。
网络空间不能成为任性宣泄、肆意恶评的地方。“众怒难犯”“法不责众”不能成为网络平台沉默的理由。从《民法典》到《治安管理处罚法》,再到《刑法》,对于侮辱他人的恶评行为都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就民事侵权而言,网络谣言、网暴等可能会因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进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网上恶意抹黑造谣、言语攻击、网暴他人,可能还会承担行政责任;在刑法上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寻衅滋事罪。从网络监管部门到平台,都应该对于肆意恶评者“亮剑”,通过法律规范,加大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打击力度,降低被害人的维权成本,维护网络社会秩序。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法治社会绝不允许“网络暴力”。网民们切莫充当网络暴力的“键盘侠”,而是要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客观表达、理性讨论,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