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白衣执甲在“疫”线 汗湿衣襟奉真情
今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节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石景山区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四位医生,在他们日常的忙碌中,感受他们的责任和担当。
每天完成三千人疫苗信息录入
体育场疫苗接种点 贾新海在录入信息
自2021年初建立石景山体育场疫苗接种点开始,西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医生贾新海,就被抽调过来负责接种点的全面工作。从早晨8点30分开始,信息录入、接种、救治、不良反应上报,构成了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就这样一次次接种登记、一条条数据录入,直到晚上八九点,连续十二三个小时,繁琐而重复,更要求细致和耐心。
体育场接种点是石景山区常设接种点,至今已累计接种25万人次,相当于石景山区常住人口的50%,最高时日均接种3000人次,最少时也近900人次。“要想保证接种工作有序,合理规划很重要”,贾新海介绍,“比如来接种的群众,有本市常住居民接种第二针的,有来京人员异地接种第二针的,有12-17岁未成年人接种的,人员不一样,接种要求也不一样”。为了让接种更快、更顺利,贾新海和同事们用醒目的标识在大厅划分好不同类型的接种区,群众一到接种点就自觉到相应的区域排队,大大加快了接种速度。
很多接种第二针的来京人员说不清到底接种的是哪种疫苗,如何保证他们接种疫苗的一致性和安全性?贾新海组织大家,逐一问清人员来处,帮助接种人从龙江健康、豫知事、爱山东、陕西健康等APP上查询原始接种信息,实在查不到的,现场给老家打电话询问。工作琐碎,但是贾新海却说,“百姓大热天奔着咱这来了,就别折腾来回,咱们多帮帮想想办法,不就解决了”。就是这样的细心、耐心、热心,贾新海为很多外来人员解了燃眉之急。
上门为隔离居民核酸采样
苹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穆琳召开晨会
8月17日,苹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样,依然为患者提供门诊服务。早上7点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穆琳就来到中心,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自石景山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启动以来,在卫健委相关部门组织领导下,作为拥有26年党龄的老党员,穆琳先后领导组建了西黄村、朗园和苹果园中学等接种点,同时还要负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充分发挥了一名老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一边要做好门诊的日常工作,一边还要做好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上门核酸采样,这也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服务好门诊诊疗患者,严格落实内部消杀、防止院内感染,同时还要做好社区防疫宣传指导工作,穆琳的工作总是忙忙碌碌。为了更好的掌握患者第一手情况,从疫情伊始,穆琳就几乎每天保持全程值班的状态,特别是晚上,有病患问诊,穆琳总是先进行初诊处理,能解决的就解决了,病情复杂的再根据病人的情况联系应急小分队成员,一起解决。“主任总是让我们多休息,她一人承担得比我们多。”
为了更好的完成社区核酸采样,中心成立了21人的应急小分队和15人的核酸采样队。每天早晨,穆琳与街道对接完,就着手分配当天的核酸采样任务,采样队2人或3人一组,穿着防护服,入户采样,鼻拭子、咽拭子、环境采样,有时一户就要一个小时左右,天气炎热,橡胶手套摘下来能倒出半杯汗水。上午刚过去,中午、晚上又会有两拨新名单,碰上未按时居家采样的、邻居反感的居民,还要耽误更多时间。有一天晚上七点多了,穆琳招呼已连续作战几个小时的队员回中心吃饭,队员却说,我们还是继续采吧,吃饭耽误时间,晚上十一二点去,担心影响人家休息。“这就是我们的医生,我看着心疼”穆琳说到。
24小时出核酸检测结果
石景山医院检验科孙艳艳在记录夜班工作
18日早晨7点20分,比规定的上班时间早半个小时,石景山医院检验科主任孙艳艳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开晨会、核实夜班检测数量、询问具体情况、安排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今年8月初以来,她带领的42人团队除了承担医院日常门诊、病房标本检测的同时,还要承担本院医护人员、社会应检愿检人员、医院发烧门诊、儿科发烧门诊的核酸检测任务,核酸检测量从平时日均检测500次增加至1500次,在四台检测机器连续24小时运转的同时,检验科人员分日、夜两班,按照医院防护要求,每天分8批次进行检测,每一份报告都按时交到了检测者手中。“你们核酸检测报告是出得最快的,我特意从其他区赶过来做的。”特意来石景山医院做核酸检测的外国朋友对孙艳艳和她的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光是要求快还不够,我们还要求细致。混检核酸检测,我们必须得核对准确数量,我们的检验来不得一点马虎,人数与检测标本必须一一对应。”孙艳艳笑称检验科主任就是一个啰嗦的婆婆,从科室的防护、工作计划的安排、规范防护服穿脱流程,孙艳艳每一项都要求做到最严最好。
身穿白衣,心有锦缎。他们是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3名普通医生,但是在疫情考验下,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筑牢隔离屏障
石景山医院陈波在核对录入的信息
16日早上8点,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医疗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石景山医院普外科的大夫陈波是观察点医疗队的队长。
在2020年初疫情爆发伊始,陈波就踊跃报名,主动要求支援发热门诊、核酸采样门诊,希望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一份力量,但同事们都太积极了,没轮到他,很遗憾。这次终于有机会站在疫情防控一线,成为了医疗队队长,他深感领导和组织的信任委托,非常光荣与自豪。
“最大的感受就是忙。”陈波说,他经常是一手拿着对讲机一手拿着手机,楼上楼下来回跑。核酸采样、面访、转运、环境消杀每一样工作,都需要医护人员在全身防护状态下进行,炎热的天气,两三个小时下来,每个人都像虚脱了一样,呼吸困难。“换下来的衣服直接拧出水来。戴眼镜的同志,为了保证视线清晰,都换成了隐形眼镜。”陈波说,一个月、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他们只能通过手机关心自己的家人。
陈波说,队员来自石景山医院不同的岗位,有医生、有护士、有药剂师、也有检验师,在这里,他们一起作战,相互分担,他们关注观察者的身体情况,也会安抚他们的情绪,隔着防护服向他们传递温暖。队员们分组工作,他们都是一组完成了,主动去帮另一组队员完成工作,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在这样的劳动强度下,医疗团队没有一人退缩,不舒服的队员休息,轮换着上,没有一个人停下来。”陈波几度哽咽说不出来话。
“医疗团队真正体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无不胜’的优良工作作风,我为我们医疗团队的工作感到骄傲”陈波说,“这两年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疫情就是命令,防护就是责任,冲在防疫第一线,是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应尽的职业担当。”
身穿白衣,心有锦缎。他们是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3名普通医生,但是在疫情考验下,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来源:《石景山报》
文并摄/记者 王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