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扫楼排摸、化解矛盾 居委“七人组”成了封闭小区“娘家人”

来源: 浦东发布 时间: 2021-08-13 15:31:09

“95后”主动请缨穿成“大白”去寻找密接者;“80后”忙得长出了不少白头发;“60后”随时带着保心丸扫楼……

在封闭管理的川沙新镇心圆西苑小区内,平均年龄37岁的居委“七人工作组”,作为小区居民最熟悉的“娘家人”,成为维护小区平稳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忙得长出了不少白头发

这个“七人小组”,由六女一男组成。领头人是川迪第二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心圆西苑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顾锡芳。

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后,顾锡芳就带着大伙开始了忙碌,第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居民信息的排摸。心圆西苑是动迁小区,租户比较多,排摸工作并不容易,尤其是一开始,确诊病例让部分小区居民担心自己的安全,并不是很配合。

“电话打不通,敲门没反应,我们只能一遍遍上门,通过各种方式确认居民是否在家,然后隔着门反复做工作,有时候要敲上十几次门,说得口干舌燥,才能得到回应。”顾锡芳告诉小布。

刚开始的几天,居委的“七人小组”基本都是日夜不停地在扫楼、排摸。体型略胖的沈虹身子有点虚,几天爬楼下来,脚都肿了。36岁的她,甚至忙得长出了不少白头发。

今年50岁的综治协管员金敏,明年2月就要退休了,心脏还不太好,但依然跟着大伙一起从早忙到晚,胸闷的时候就拿出随身带着的保心丸吃一颗,稍作休息后接着忙碌。

1998年出生的陈紫薇,今年1月刚到社区报到。但在需要有人陪同医务人员上门为密接人员进行核酸采样时,她第一时间主动站了出来,“书记,我年纪最小,腿脚方便,就让我去吧。”

“看她穿着防护服,带着医务人员上门去采样,说实话,我们都挺担心,也挺佩服这个‘95后’小姑娘的。”顾锡芳说,“她都没有跟父母说。后来父母也是看到新闻了才知道这件事,还说支持她这么做。”

当起了“家庭关系调解员”

经历过开头的紧张和忙碌后,在小区临时党支部和众多居民志愿者的支持下,居委“七人小组”也从通宵作业恢复到了相对规律的作息。当然,相比“朝九晚五”,这个规律的作息在时间上要久不少。

“我们基本上早上7点到7点半就到居委集中了,晚上回去的话,要看手头的任务完成没有,而且晚上临时党支部也要开会,沟通当天工作并布置第二天的任务,基本上结束也要10点左右了。”顾锡芳说。

小区运作趋于平稳,“七人小组”的工作重心也稍微有了变化。用顾锡芳的话来说,小区里面五花八门的事情不少——有人出门忘带钥匙,有人在家被狗咬了,有的家里发生小矛盾……一有状况,居民们习惯了找居委。

于是,作为最熟悉居民、也是居民最熟悉的人,“七人小组”除了扫楼、运送物资之外,还要找人帮忙处理各种突发,或是协调家庭矛盾,当起了“家庭关系调解员”。

有一次,一户人家因为生活琐事闹矛盾,家里老人找顾锡芳谈了近两个小时。“其实也就是那么点事,我就两面劝,告诉他们小区封闭了大家都不容易,要相互扶持,后来也就说通了。”她告诉小布。

与此同时,“七人小组”还随时关心着小区里的15户独居老人,安排楼道里的楼组长和志愿者为老人及时送上各类生活物资。某号楼底楼住着一位八旬独居老人,有一次小区外的家属一直联系不上,急着联系了居委。

顾锡芳得知后第一时间上门探视,确认老人无虞后告知了家属,还叮嘱楼道其他居民随时帮着关注一下老人的动态。“有些独居老人平时就比较少与外界沟通,我们就让其他居民经过时敲一敲门,问候一声,这样我们也放心。”

确保小区正常生活秩序

居委“七人小组”中,有五个人平时不住在小区里。小区封闭后的这些日子,她们就住在了曾在居委担任助残员的沈君家中。

“平时任务多,大家都是早出晚归,沈君也很不错,还帮着大家洗衣服,让大家可以安心工作。”顾锡芳说,“七人小组”得到了各方支持,才能为小区居民更好地提供服务。

这其中,小区物业队伍也提供了极大助力。小区封闭前,顾锡芳就与物业沟通,提出要配备足够的人手。于是,小区物业第一时间将两名正在休息的工作人员召回了小区。

在随后的核酸检测等一系列工作中,物业人员在志愿者的配合下,搭帐篷、拉电线、接网线、装空调电扇,为小区居民能够顺利接受采样帮了不少忙。

平时,居民家里遭遇一些问题,包括冰箱洗衣机坏了、水管阀门爆了等问题,物业人员都会及时帮他们解决,确保正常的生活秩序。

顾锡芳告诉小布,有一次,确诊病例的楼道内有户人家水管阀门坏了,物业人员穿着防护服上门维修,“足足花了半个小时。”

“小区封闭后,有这么多人在做出贡献,我们作为‘娘家人’,更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跟居民一起等待解封的那一天。”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