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奥运会中国籍裁判员中唯一的现役军人
她是奥运会中国籍裁判员中唯一的现役军人
8月8日,第3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京落下帷幕,中国健儿在奥运会赛场上奋力拼搏的瞬间在这个夏天被定格,给我们带来满满的感动和难忘的回忆。
在东京奥运会跆拳道女子67公斤级决赛中,中国籍裁判祝林芳备受关注。7月24日至27日,她代表中国参加2020东京奥运会跆拳道项目执裁工作,祝林芳是此次奥运会中国籍裁判员中唯一一名现役军人。
很多人不知道,祝林芳是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军事体育教研室的一名上校教员,这个外表略显娇弱的中国姑娘,已经连夺5次世界跆拳道冠军,是蜚声世界跆联裁判委员会的5位成员之一。
走进祝林芳的家,仿佛走进一个“金牌博物馆”:5枚世界冠军、6枚全国冠军,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个人二等功6次、三等功2次,现为跆拳道国际裁判、世界军事体育理事会跆拳道项目执委,获得过5次国际大赛“最佳女裁判”称号。
1982年,祝林芳出生在河南省滑县。高三那年,她陪同学参加武汉体育学院跆拳道队选拔,没想到河南省体育局的领导一眼看中了她,示意她上台试试。那是她第一次上台,面对专业对手的凌厉攻势,她本能地快速躲闪,连连成功,第一场下来竟然没被打到。
祝林芳的速度和快速反应能力让教练如获至宝,教练又示意她展示一下劈叉,从来没有受过压韧带专业训练的她“嚓”的一声竟然轻松完成。教练当即对她说:“我觉得你是块好料子,你明天可以坐火车来我们学校了,我们学校是国家重点大学。”
入校不久,祝林芳开始接受韩国教练金哲熙的魔鬼式训练:每天成千上万次的踢腿训练,400米、800米冲刺,马拉松越野跑。金教练对她格外“青睐”:她常被安排和男队员一样的训练量,尽管有时身体吃不消,但她还是选择咬牙坚持。
祝林芳很刻苦,但真正对抗起来却失误连连,备感沮丧的祝林芳这时接到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比赛的通知。4天的比赛时间,祝林芳的比赛在最后一天。由于缺乏比赛经验,她每天按时到赛场给队员加油并认真观看每一场比赛,领悟比赛技巧和方法。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上了赛场,祝林芳以黑马之势击败所有全国名将,夺得人生第一个全国冠军。这次成功给了她极大信心,祝林芳更加勤奋忘我地超强度训练,向国际赛场发起了冲击。1999年,祝林芳被特招入伍到原解放军体育学院八一跆拳道队,开始代表解放军参加国内外赛事。
2000年,祝林芳参加了在韩国举行的第12届世界军人跆拳道锦标赛。现场成千上万的观众都在看着祝林芳,对手是俄罗斯名将诺斯科娃,她曾获得8次世界杯、世锦赛冠军。
初登世界擂台,即遇到强敌。诺斯科娃攻势极其迅猛,特别是近身,防不胜防,祝林芳连续失分。但她并不着急,教练员和看台上的领导也对她很有信心,因为比赛中“祝林芳是一个善于发现对手漏洞,用脑子打比赛的运动员”。
比赛进入第3局,祝林芳瞅准了对方习惯性后退的时机,应用她擅长的技旋转踢技术频频得分。祝林芳越战越勇,最终以6∶5险胜对手。这场比赛因为祝林芳使用了以往女队员很少用的高难度技术,她获得了“最佳女运动员奖”。
走上领奖台,雄壮的国歌在耳边响起,昔日的伤痛苦累一幕幕涌上心头,祝林芳的泪水夺眶而出:能为国争光,所有的苦和累都值了!
此后,祝林芳先后夺得了第13届、第15届、第16届世界军人跆拳道大赛冠军和世界跆拳道国际公开赛冠军,并连续两次蝉联“最佳女运动员奖”。
后来,祝林芳所在的单位与其他单位合并组建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新成立的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是全军唯一一所特种作战、情报侦察领域的高等教育院校,是全军侦察特战人才培养基地、特种作战理论和战法训法研创中心,也是全军军事体育训练研究中心。走上教员岗位,“为战育人”成为祝林芳的重要使命。
祝林芳作为学院军事体育教研室的一名教员,既注重体能基础训练,培养学员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软等基础身体素质,全面夯实指挥员体能训练基础,又注重贴近战场,研究特种作战条件下各种战斗体能训练的方式和方法,比较借鉴世界各国和军队的先进经验,摸索了特战人才“循环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一系列创新理念和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效益。
为了发挥跆拳道世界冠军专业优势,祝林芳除高质量完成正课教学任务,还主动承担了学院跆拳道特色培训任务,通过每天军体课和节假日训练时间的落实,既培养学员专业技能,更注重战斗精神、特战文化的渗透培养,全面塑造特战指挥员坚强的意志和不折不饶的精神。
训练场上,祝林芳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学员,传道授业更传做人做事的道理。每年毕业季,祝林芳都会收到大量学员发来的信息:“习武学到的精神是我们今后成长的不竭动力”“感动从心里溢满出来,很幸运在20岁遇到您……”
8月8日,祝林芳从东京奥运会执裁现场归来,来不及休整,她又开始着把执裁见闻思考融入教学。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王健称赞祝林芳说:“作为运动员,她渴望一次次站在最高领奖台上,聆听国歌奏响,仰望国旗高高升起;作为军校教员,她渴望培育更多的特战学员,让他们披坚执锐,奋斗在强军兴军的战位上。”
中国青年报军事部投稿邮箱:junshibu@vip.126.com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通讯员 付文武 李大鹏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