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办展“小巷总理”忆往昔
张园一角
张园是沪上极具标志性的石库门建筑群。曾经,这里亮起了上海第一盏电灯,上演了上海第一场话剧……上个月,经过保护性改造,“百年张园城市更新主题展”正式对市民开放。
张园曾有“海上第一名园”之称,是南京西路风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留存着浓郁的近代上海弄堂风貌这个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建筑群,曾经却有200多户居民过着手拎马桶的生活,与一墙之隔的繁华的南京西路极不相称。
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原泰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许鸣伟回忆说,他从2013年到居委会工作,就一直收到居民要求旧改的联名信件,居住在老式里弄的居民们也渴望能拥有干净、方便的卫生间,希望早日“掀”起一场“马桶革命”。
许鸣伟介绍,静安区政府当时在辖区内的老旧里弄里推进“一平方米卫生间”工程,由政府出资,按照户均约2.5万元到3万元的标准,为住在二级以下旧里、仍在倒马桶的居民免费安装电动马桶——与抽水马桶相比,电马桶能将粪便打碎,使之可以通过狭窄的管道。南京西路街道相关部门牵头,泰兴居委会工作人员全力推进,挨家挨户摸排、整理居民需求,经过多方配合,为每幢楼设计出符合自身情况的“一平米卫生间”。“有些楼栋住的人多,我们就想办法多设计几个马桶,有的楼栋住的人少,恰巧地方也不大,那我们就适当少放两个马桶。”许鸣伟说,他们这项工作的难点就是在保护历史建筑和改善居民生活这两者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
2016年,许鸣伟当选为静安区第一届人大代表。这位新人大代表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和其他几位人大代表一起联名提出建议:对张园实施动迁。
没错,居住在张园里的居民们太渴望搬走了!由于历史原因,虽然张园在建造伊始对标的是高生活水准,但是现实状况却是一家数口人蜗居在阴暗狭小的房间里,6家人共用一个厨房,连手拎马桶的问题也是刚解决。
2018年10月1日,张园地块旧改征收项目正式启动。10月21日,该项目就得到了居民94.22%的同意率,顺利通过了第一轮意愿征询。2019年1月12日开始第二轮征询,在预签约第6天已达90%的签约率。
2019年2月22日,张园地块旧改征收项目首批居民搬迁。居民们搬走后,静安区按照“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城市更新新模式,保留张园地块内几乎全部历史建筑,通过恢复建筑肌理,进行“修旧如故”的保护改造,增加必要的道路绿化、地下管廊等基础设施,力求在张园地块内,原汁原味地呈现出高规格、多品类的上海石库门里弄建筑文化。
百年张园从喧嚣回归宁静。正在举行的“百年张园城市更新主题展”上,好些曾经居住在此的居民特意赶来“故地重游”,他们说:“我们一家在张园住了几十年了,感情非常深厚,虽然现在有了宽敞的大房子,生活变好了,但是心里总归割舍不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