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提速,前5个月实际利用外资是去年同...

来源: 北京亦庄官方发布 时间: 2021-06-18 11:01:52

昨天下午,“北京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两区”建设专场举办,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磊介绍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两区”建设是进入“十四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政策机遇,作为“十四五”时期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子”,奋力争当北京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北京经开区,以“开局就是冲刺”的精神持续推进“两区”建设不断大跨步向前。

前5个月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北京经开区经济运行稳中快进,多项指标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1亿元,增速37.5%,位居全市第二位;工业增加值312.3亿元,增速45.5%。1-5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521.8亿元,增速41.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1.7%。在利用外资方面,1-5月,新增外资企业32家,同比增长88%;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2倍,其中,自贸区范围内新增外资企业20家,占比63%,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占比30.68%。

自2020年9月,北京经开区挂牌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以来,始终围绕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聚焦“四区一阵地”功能定位,围绕“一条主线、两个抓手”(以产业为主线,以国际化、便利化为抓手),全力推进改革创新政策和项目落地,不断推动“两区”建设向前迈进。北京经开区已形成“4+2+1”产业体系,“4”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以及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2”是指高端服务业和科技文化融合产业;“1”是指数字经济产业。

截至目前,北京经开区实现超过18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超4200亿元。项目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高端制造业项目,也包括赋能高端制造的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如全球知名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中国北部总部项目、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企业赛诺菲北京胰岛素扩产项目、集成电路领域单体投资76亿美元的中芯京城项目、世界知名气动元件研发与制造商SMC第一个海外地区总部项目,以及施耐德电气数字产业示范园项目等。

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据北京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孔磊介绍:“北京经开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发布了首批30条产业促进政策,形成了213条创新任务清单,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实施率超过70%。”

△孔磊就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同时,北京经开区注重与国家有关部委及市有关部门上下联动,通过集成创新、接力创新等方式,全力推动制度和政策创新,创新成果具有覆盖面广、精准度高、首创性足等特点。

在产业促进方面,北京经开区的目标是将北京加速打造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建成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构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五大体系。并切准当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创新发展亟待解决的配套监管难题及企业痛点难点,适度超前、系统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服务以及路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政策体系,积极引领和赋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北京市对国内外该行业创新资源的吸引和集聚能力。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搭建全市首创的“概念验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样中心-中试基地”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优化科技创新力量布局,经过持续实践和不断完善,率先在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领域形成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成为全市首创、全国领先的服务模式,众多龙头企业已将研发、产业化资源开放,在市场化作用下实现共享,中小企业可以在区内就近找到相应服务,让智力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首创以“供地标准化、审批便利化、管理规范化、违约契约化、信用体系化”为特点的产业用地标准化改革,通过积极探索产业用地标准化、告知承诺制、政府综合服务机制和区域综合评估的有机联动,打通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已有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此外,北京经开区还在政务服务领域全力推动“跨省通办”工作机制,从企业和群众体验感出发打造“六度”工作法(便捷度、精准度、集成度、覆盖度、延伸度、知晓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两区”建设不断助力。

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北京经开区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始终围绕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已成为了全市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北京经开区坚持集群化、智能化、创新发展,稳住基本盘,促进发展盘,部署创新盘,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不断提升承接国家战略任务能力,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芯”“网联车”“创新药”“智能造”,占领产业制高点。目前已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3个。

围绕营造使创新主体同频共振的创新生态圈,北京经开区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实施“白菜心”工程,发布10项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突破性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通过产业融合,推动北京经开区高精尖产业协同创新、跨界融合、群体跃进。今年以来,依托区内技术创新中心,已产生国际领先、填补国际空白新技术11项,国际领先、填补国际空白新产品17项。

围绕支持高精尖企业为主的各类用人主体,为了聚集国内外各类人才,为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积蓄智力资源,北京经开区努力做到“帮找人、帮育人、帮留人”的“三个帮”。帮找人方面,启动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成立人才集团,通过“千人聚亦”活动、“英才百人计划”“青年创新人才实习生招募计划”等,吸引人才加入。帮育人方面,支持企业与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合作,以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中心为载体,培养重点产业体系人才。帮留人方面,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建成多元住房供应体系、便捷的医疗服务,协助子女入学和家属就业等。

下一步,随着“两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北京经开区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瞄准打造深化改革的先行区、扩大开放的引领区和营商环境的示范区,不断增强发展动力,续写“春天的故事”。

记者:田艳军

关键词: 北京 开区 两区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