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骆沙鸣: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网 时间: 2021-06-18 10:31:28

中国网讯 海洋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作用日益凸显。地方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陆续启动,海洋强国建设向纵深推进。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骆沙鸣认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海洋科技创新效率不高、海洋高端人才储备不足、临港产业集约化精细化程度不够、涉海项目用海审批困难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量薄弱等问题,影响着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要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具体建议如下:

一、发展“丝路企业联盟”和科创丝路,协力推动蓝色硅谷建设。鼓励我国港航企业加入“丝路企业联盟”,努力开辟国际集装箱新航线,支撑国际国内“双循环”。加快构建国际海洋论坛学术交流会、博览会、展销会等合作平台,邀请国际涉海机构大学跨国公司专家学者协同项目技术攻关,提升蓝色硅谷建设国际化水平,加大我国海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二、在福建等沿海省市设立海洋大学和区域蓝色经济研究院,着力培养本土化海洋经济专门人才。加强海洋职业院校“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岗课赛证”(工作岗位、课程体系、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合,推动海洋教育、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增长有机衔接相互促进。加紧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的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整合涉海教学科研资源,坚持能及匹配和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统筹教学科研和在职培训,加快人才培训开发步伐,不断优化海洋产业人员结构。

三、培育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提高创新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加大对各类涉海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建立海洋科技专利运营池和交易平台,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整合海洋科技中介机构,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降低要素流动成本,完善跨区域产业园合作。

四、制定完善我国海洋食品战略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海洋食品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促进海洋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上粮仓”建设。加强海洋食品产业顶层设计与战略布局,加强港产城生态联动。加强我国食品产业原始创新研究能力,加强差异化功能性海洋营养食品研发和海洋食品产业加工装备研发,加强海洋食品产业质量安全可追溯监管和认证体系建设,建立全过程风险控制体系,保障海洋食品质量安全。推动优化海洋食品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政策,加快海洋食品专业领军创新人才团队培养与引进。

五、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渔业和滨海休闲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举办水上体育运动和赛事,发展壮大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加强我国海洋水下文物遗产保护与利用,发展滨海休闲业和滨海数字动漫业。加强两岸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促进渔港经济圈融合发展。

六、做大做强港口金融产业,增加金融资源对港口产业链的服务供给。深入开展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利用。开展“海洋产业创新+海洋金融”模式试点,加快海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开展海洋碳汇交易,推动绿色金融和海洋科技金融的融合,发展临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快涉海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培育海洋贸易产品期货交易市场,提升港口贸易金融风险对冲产品设计能力。

七、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建立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设立海洋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完善有关涉海项目政府采购产业目录和技术标准,加大对海洋自主创新技术和设备的支持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基础投入,加快推进“宽带入海”和智慧海洋,用好海洋经济“数据生产要素”,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服务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以全球化视野推进同海洋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构建科技创新融合的海洋命运共同体,共享世界海洋产业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和新成果,实现海洋经济优势互补,形成海洋产业结构和海洋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使之成为产业链完整且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经济产业体系。

八、完善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进一步做好海岸线及近海污染治理修复工作,岸线利用和保护相统一,陆海统筹和流域统筹相协调。我国沿海地区县市可以发展陆地港,形成“海洋产品——高铁经济带——海洋服务业”等经济网络。(卢佳静)

推荐阅读:全国政协远程协商会建议打通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