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风采|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盛嘉玲,退休不退岗用...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充分展现上海民政党员干部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在积极参加人民城市建设和推进上海民政事业发展中的精神风貌及重要贡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6月1日起,上海民政微信公众号推出“民政风采”系列报道,营造“学典型、当先进、作奉献”的浓厚氛围。
盛嘉玲, 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亚专科教研室顾问、主任医师(退休返聘)。1998年到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以来,盛嘉玲以对事业的无比热爱与执着,在所在岗位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民政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不懈奋斗。曾获上海市民政系统孺子牛银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专业显精神
1998年3月,有着近20年精神科工作经验的盛嘉玲同志从新疆来到上海,来到一精中心,她主动向院领导请缨,要求到基础相对薄弱的四病区开展工作。当时的四病区以精神发育迟滞病人为主,医疗、护理及康复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面对这样一个“盲区”,盛嘉玲没有丝毫退却,乘创建文明行业的东风潜心调研,通过与职工积极沟通和协调,进一步强化创建文明班组建设。在病区先后开展了“如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等大讨论,逐步统一了职工的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针对病区内存在的薄弱环节,她首先从建章立制开始,规范办公场所、洗漱间、杂物间物品的摆放和交接班等规章制度,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通过加强岗位责任制的落实,使整个病区井然有序,病人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盛嘉玲担任病区主任期间,四病区焕然一新,她本人连续两年获得了优秀党员、最佳职工、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四病区被评为上海市民政局“先进班组”。
盛嘉玲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开创性地勾勒具有一精特色的慢性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实施方案,在医务科、护理部的联合参与下,她先后对全院600余名患者进行了量表测定和摸底分类工作,并采用分类专题训练的方法,在衰退病区进行分类康复的试点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4年,在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主办的“心灵之声”精神康复汇演的舞台上,患者们的精彩表演,不仅征服了现场观众,还得到了专家、领导的高度赞誉。
退休不退岗
2008年,到了退休年龄的盛嘉玲婉拒了某医院的高薪邀请,选择了接受一精中心的返聘。退休后的盛嘉玲依然秉承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她把病人当亲人,认真贯彻三级查房制度和新入院病人复核诊断及主任医师查房讨论工作,切实做好严把诊断治疗关,把自己从医几十年积累的医学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医师们。并积极探索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途径,多年来先后在各级各类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7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24篇,SCI检索1篇。
2019年,一精中心接到一项重要任务,编纂《民政精神病医院临床操作指南》一书。作为主编,盛嘉玲带领全体编写组成员辛勤付出,她潜心钻研并结合实际,从撰写侧重、文字表述、构思图表等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编写及修改建议。多少个夜晚她伏案桌前,多少个周末她舍弃休息,通过近9个月的努力,经过历次修改,凝聚了一精人智慧和汗水的《民政精神病医院临床操作指南》作为民政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如期出版。盛嘉玲说,“只要是对精神科发展有益之事都值得我倾注全部。”
余热映初心
2021年,一精中心精细化诊疗服务翻开新篇章,临床亚专科建设开启新征程。在这关键的时刻,68岁的盛嘉玲教授在照顾家庭与继续奋斗的艰难选择中,又一次选择了挑起重担。作为亚专科建设顾问,她主动配合,从老年精神科和临床心理科的筹备、启动到正式开诊,不遗余力。她说,“虽然目前是摸着石头过河,可能还会遇到难题,但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做出亚专科建设的标杆。”
盛嘉玲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务工作者的大爱仁心,用坚守担当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党旗添彩,为党徽增光是她无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