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载天舟二号顺利“上天”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上每一个焊点都...
刘帅 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2021年5月29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后续,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将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太空中完成交会对接。
此次运载天舟二号的长七火箭,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看到火箭顺利升空,张城川和王彪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两位刚刚三十出头就取得了四川技能大赛无线电装接专业榜眼和探花的党员小伙,均在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下属的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着及其考究手艺的电子产品装焊工作。
火箭生产制造过程中,张城川和王彪都承担着控制系统单机等产品的焊接工作,并常常在“毫米级”的任务中精益求精。
“做航天产品,无论哪个型号哪个任务,工艺要求和标准都是统一的。”张城川介绍,正式装焊之前,操作者会集中培训,对产品里未曾接触过的或难度高的元器件进行熟悉和学习--了解元器件的特性及加工方法,甚至对加工时间、焊接温度、工艺参数等进行提前调整或确定。
他们承接的任务,所要求的一次交检合格率每年都在提升。所谓一次交检合格率,是指按检查作业要求正常操作时,未经处理或修理即能一次检查合格的次数占总检查次数的占比。现在,这个数值要求达到了99. 88%。
99. 88%意味着,张城川等操作人员几乎要做到一次成功。“一枚火箭涉及焊点上亿个,而一个只有毫米级别的焊点就有可能决定整个发射的成败。
一个成功的焊点是什么样的呢?光滑圆润、均匀饱满,无拉尖、无毛刺、无沙眼、无空洞、无虚焊。“最多只容许修补1次。如果修补失败,那就是一块电路板,甚至一个单机的报废。”张城川说道。
这毫厘之间的手艺,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甚至需要那么一点“天赋”一一焊接岗位上,专注力尤其重要。想要实现一次成功,张城川等操作者们既要练手,更要练心。
对于他们来说,一个焊点就是一个承诺。
长七火箭里,仅单个机箱产品的电装过程就会涉及上千根电缆线的焊接工作。为便于区分,操作者们常常用不同颜色的电缆线代表不同性质的信号。装焊工作的要求异常精细,这让张城川和王彪常常觉得,“像有‘强迫症’ 一样,每个细节都必须精雕细琢。”
比笔尖还细,只有0.8毫米线径的上千根电缆线并非都处于同一平面中,它们常常会被要求在空中“拐弯”。
由于不同电缆弯曲的角度不同,密密麻麻的线缆在观感上常会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立交感”。
正式装焊前,王彪他们会先把一大捆包含好几种颜色的线拿到实际的机箱内进行走线设计。不同平面相同颜色的线束经过整理后,需要整齐地绑扎在一起。
“哪种颜色的线啷个‘走’距离最短最合理,啷个‘走’最好看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王彪介绍道。进入单机前它们或许杂乱无章,但进入单机后就必须准确无误、规整有序、美观大方。“这很考验操作者的职业审美能力。”
令人称叹的是,不止王彪和张城川,所有装焊人员所装焊的,相同型号不同单机里的上千根电缆,它们的“排兵布阵”几乎一模一样,对应电缆的“拐弯”弧度甚至都被精确“复刻”。
“航天人干的不是产品,而是艺术品。”王彪形容。
火箭类的航天产品很特殊,由于产品数量少,所以大多无法实现流水线作业。那些可以用于“流水化操作”的工具或设备在市面上更是难以找到。为了保证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这类工具常需生产人员自己“捣鼓”定制一一大到一个工装,小到一张不起眼的“标识贴纸”。
王彪向笔者展示了一张B5大小的特殊贴纸,这种贴纸看上去与小学生所用的改正纸类似。贴纸共两层,上层是材质十分特殊、摸上去像粗糙布料的特殊胶布,下层则是一张薄薄的衬纸。这种贴纸主要用于给上述线缆张贴“身份标识”。每张贴纸都被划分成多个10mm*15mm的小方格,方格里写着线号。线号,即线缆编号,是线缆的一种身份标识。“每个单机都有上千根线,为了保证准确识别,每根线的一头一尾都要贴上‘线号’。”
以前,王彪他们要在贴纸上用笔尺画好方格,在方格内写好线号后,再用小刀将密密麻麻的线号一一切下,用镊子粘贴在线缆上。贴纸粗糙不易书写,小小的方格操作起来十分费劲。“整个工作耗时耗力更耗眼。”王彪说道。
每年这样的线缆,生产人员要处理百万根。“能不能用机器打印代替人工书写画线呢?”为了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王彪关注了不少行业公众号,跑遍了周边大大小小的供应厂家,经过了近百次的试验,历时两年多才找到了真正的“门道儿”。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种特殊胶布一一它要粘力足够,且可直接用于喷墨打印。”王彪说道,“然后就可在电脑软件上,按照比例对贴纸进行排版和打印。”
实现了机器打印后,王彪又发明了机械自动切割方法。为便于后续操作,不让机械切割到那仅0.1毫米厚的衬纸,王彪又试验了近百次。现如今,机器可以“自动”打印和切割线号,整个操作过程实现了流水化作业,准确、便捷且迅速。“以往需30分钟才能干完的活路,如今3分钟就能解决。”王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