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花博会|花儿为我们带来哪些“神奇变化”

来源: 上观 时间: 2021-05-23 07:30:32

昨天,花博会迎来首个周末客流。世纪馆鲜花掩映的坡屋顶“圈粉”无数。

花香弥漫,时光流淌,坐落在崇明区新崇南路的柳忠花店走过30个年头。20世纪80年代末,老板蔡柳忠在亲戚缝纫店的一个角落开了家“花店”,没想到第一个月营业额就有600元。如今他不仅卖花,还开了个16亩大的花圃,生意特别好:“上海人是爱花的!”

花博园里的市民花园大赛上,范春燕和施艳雯设计的“Flyback”成功入选。布展期间,两人每天凌晨4点就要从浦东赶到崇明,亲手打造花园,每天忙到天黑再返回。“累,却快乐着,为花忙碌,心情舒畅!”

在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的现代化温室里,100多种从世界各国引进的新品花卉正旺盛生长,穿梭在设备间、负责机器运行和维护的,是28岁的“海归”王雨晨。“我愿意当个花匠、当个新农人,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成就梦想!”

花卉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装点祖国大好河山,更能为日常生活增添一抹亮色,让每个日子都多一份情意。一场花事盛会举办的同时,花卉这种“大自然的精灵”,也给这座城市、城市中的人带来方方面面的变化。5月22日,作为花博会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一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在上海市崇明区举行,与会专家热烈探讨。

“花园城市”是什么样

你也许曾见过海景房,可你见过田景房吗?借助花博会的东风,崇明区的广袤农田里有了“乡村酒店”。在位于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内,总面积1.6万平方米、9栋楼共100多间客房的乡村酒店正广迎八方游客。关上房门,你住的是具有都市品质的精品酒店;推开窗,你却能看到让人心旷神怡的农田美景。

这种都市风貌和乡村风貌的结合,已受到越来越多市民游客的欢迎。在花博园里就有不少游客感叹:花博园就像崇明的其他民宿、开心农场、田园综合体一样,既有“田园牧歌”,又能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质和服务质量。

花卉成长于泥土,却有着超凡脱俗的“出圈颜值”,本就是“乡”与“城”融合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在论坛上,中国花卉协会绿化观赏苗木分会会长郑勇平的主旨报告聚焦“花园城市”的景观打造,详解了一个问题:随着生态发展越来越受重视,人们对自然生态景观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不少城市纷纷提出打造“花园城市”的目标。可到底什么才是“花园城市”?如何才能实现?

“‘花园城市’的理念,是英国社会活动家艾比尼泽·霍华德于1898年首次提出的,核心思想是城乡一体化的生活,把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组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城乡融合的风貌打造思路。”郑勇平认为,融城市于乡村花园之中,把城市当花园来规划、建设和管理,是“花园城市”的核心理念。

“城市应体现有利于人生存、集聚的功能,城市应拥有足够的花园,以保证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郑勇平说,在打造“花园城市”的过程中,花园规划是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工业生产集中,对自然生态的平衡势必会造成破坏,城市花园这种“城中之乡”的风貌,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一种补偿。

在“花园城市”的景观打造过程中,应体现怎样的理念?郑勇平说,首先要植物多样、层次丰富、结构合理,就植物配置而言至少要考虑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草坪层五个层次。其次,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应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园林植物应该是这个城市历史的记载者和保留者。“最重要的是,打造生态景观尤其要注意贯彻生态理念,景观建设应该遵循经济适用原则,力求现代、大气,但不铺张浪费。”

上海人喜欢为花“打卡”

去年,上海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高品质生活的意见》,明确花卉产业是“美丽产业”“富民产业”,是服务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对上海推进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重要意义。花卉不仅扮靓了一座城市的风貌“外表”,也强健了一座城市的经济“筋骨”。

论坛上,上海市花卉协会会长蔡友铭回顾了上海花卉产业的发展。如今,上海既是国内外花卉贸易周转中心,又是我国重要的花卉消费中心。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花卉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会展活动用花、城市美化用花和市民消费用花数量不断攀升。目前上海有各类花卉批发、花卉服务、花店及销售点1万余家,其中鲜切花的年消费量国内最大,庭院花卉、景观用花品质和数量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浦东的‘周浦花海’,金山的‘花开海上’等,都已成为本市旅游新‘打卡点’。”蔡友铭说。

一场花博会,为上海本地花卉推广、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进一步强有力的支撑。在花博园南园里,有一片760平方米的花园,专为崇明水仙而设。崇明水仙和漳州水仙齐名,特点是球根自然分株较少,且芳香浓郁,花瓣润白似玉,心呈金黄,宛如酒盏,故有“金盏银台”之美称。

崇明水仙12月才开花,而本届花博会是夏季举办,怎么生产反季水仙?崇明水仙基地负责人施豪告诉记者,为了参加花博会,在经过了冷链运输、低温保藏等科技力量的加持和数年试验后,崇明水仙不仅能反季开花,而且可以做到想让花什么时候开,就能什么时候开。“反季水仙可以进一步打开崇明水仙的市场渠道,抢占夏季花卉市场,还能为夏季举办的各种活动提供花卉保障。自从水仙反季开花技术试验成功以来,我们已接到了大量的反季水仙订单。”

花儿带来的“神奇变化”

花卉带给人们的,除了环境面貌的改变、经济产业的改变,还有文化层面直击人心、潜移默化的改变。

傲霜迎雪的松、竹、梅,是“岁寒三友”;梅、兰、竹、菊,是“四君子”;牡丹有富丽堂皇、国色天香之意;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总让人联想到清白、纯洁;“梅花香自苦寒来”,寓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中国人习惯用花卉来隐喻情感和精神品质。“在中国人眼中,花卉不是没有意念的自然之物,而象征着坚韧不拔、自由独立、健康快乐等人类的品格、精神、情感、愿望。”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在论坛主旨报告中说。

江泽慧表示,为了推广花文化,中国花卉协会积极组织举办世界性和全国性花事活动。自1987年创办中国花卉博览会以来,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届,集中展示了我国花卉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展现中国源远流长的花卉文化。此外,中国花卉协会专门设立了花文化分支机构,负责组织开展花文化研究和交流展示活动,比如组织制作了《中国365天生日花》年历,选择365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花卉作为365天的生日花。

中国花卉协会零售业分会副会长、云南禾韵园艺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飞雪梅,在论坛上与大家分享心得。近年来,云南禾韵园艺产业有限公司在甘肃、山东等地的不同气候条件下推广了花卉种植项目。在这个过程中,飞雪梅发现,花卉及其相关产业除了让当地农户“钱袋子”更鼓了,还引发了一些神奇的变化。

飞雪梅说,由于花卉有比其他农作物更高的“颜值”,花卉产业的附加值也是园艺作物中较高的,这种附加值可能附加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花卉产业项目相比其他农业项目更容易出圈、更容易引来游客,可为相关地区带去一定的关注度和流量效应;另一方面,鲜花产品的生产,要求保持洁净的生产环境,要求产业工人具备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勤劳自律的工作习惯,这些都和传统农业的粗放式管理、“靠天吃饭”完全不一样。每日与高“颜值”、象征着高级精神生活需求的花卉在一起,农人的眼界、格调也会变高,不少农民变得更加自立、自强、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