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军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解读《 “十四五”时期提升...
备受外界期待的《“十四五”时期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已于4月底发布,揭开了未来五年上海建设更高能级国际贸易中心的新蓝图。要实现规划目标,关键在于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全力推进规划蓝图落地开花。
5月19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顾军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围绕规划编制基础、编制背景、“十四五”远景目标等话题,向网友解读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规划的主要内容。
培育外贸综合竞争新优势,构筑全球贸易枢纽
“十四五”时期,上海将着力提升贸易发展质量,聚焦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等重点领域,打造新型国际贸易发展高地。顾军表示,要实现离岸贸易创新突破,在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探索研究离岸贸易发展的税制安排。同时,增强转口贸易枢纽功能,促进洋山港、外高桥“两港”功能和航线布局优化,在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宗商品等领域推动国际分拨发展。此外,要挖掘跨境电商发展潜能,加快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市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设,鼓励跨境电商模式创新,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仓。
同时,上海将围绕要素高效流动、数字规则完善、总部高度集聚等方面,加快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顾军认为,要探索推进数字贸易规则制度建设,在临港新片区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试点,探索跨境数据流动分类监管模式。要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设施,推动虹桥商务区等特定功能区域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数据枢纽平台。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功能,健全数字经济领域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跨境支付结算服务。同时,培育一批国际化、有潜力的数字贸易品牌,吸引国际数字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交付中心和重要平台落户。要建设一批重要承载区,推动浦东、长宁、静安、杨浦等区打造各具特色的数字贸易生态圈。此外,要建设长三角全球数字贸易高地,探索成立长三角数字贸易城市联盟,推动建设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此外,上海还将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高地。顾军提到,要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能级,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规模。创新高端设备再制造监管模式,集聚一批再制造检测认证与研发创新中心和企业。同时,扩大技术贸易规模,用好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等国家级科技创新交流平台,吸引全球企业在上海发布最新创新成果,支持全球跨境技术贸易中心建设。
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性开放,打造亚太投资门户
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企业开展第三方合作,开拓东南亚、中亚等市场。同时,要打造“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升级版,加强“走出去”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境外权益保护工作联动机制。1980年至今,上海外资经济已走过40年的发展历程,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顾军强调,“十四五”时期,上海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打造亚太投资门户。一是打造新时期外资首选地,加快落实上海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物流运输、教育、金融、卫生、文化旅游、电信等领域开放措施率先落地。二是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创新资金管理、境外融资、数据流动、人员出入境、通关便利等方面功能性政策,吸引跨国公司亚太总部和全球总部落户,支持外资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
此外,上海将进一步提升本土企业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打造“走出去”对外投资合作桥头堡。顾军介绍,要培育更高层级的本土跨国公司,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载体,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要提升对外承包工程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企业开展第三方合作,开拓东南亚、中亚等市场。同时,要打造“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升级版,加强“走出去”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境外权益保护工作联动机制。
推动消费持续提质扩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随着疫情控制持续向好,以及在经济复苏、在线经济蓬勃发展等有利因素推动下,上海消费市场呈现出较好的回升增长态势。顾军提到,“十四五”时期,上海将增强对国内外消费的吸引力、集聚力、资源配置力和创新引领力,着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是创新高端消费供给,支持高端消费品牌跨国公司设立亚太和全球分拨中心,支持黄浦、静安、浦东等区打造全球新品首发示范区,支持重点电商平台打造全球新品网络首发中心。二是建设多层级商业地标,形成南京路、淮海中路-新天地、豫园、小陆家嘴、徐家汇、北外滩“两街四圈”。加快推动“五个新城”商业发展,加快提升20条“一街一主题”特色商业街区品质。三是引领服务消费升级,加快打造人民广场、世博会文化博览区两大文化设施集聚区,推进杨浦、徐汇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培育一批会商旅文体融合项目,扩大外来消费。四是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推进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上海时装周等与“五五购物节”联动,加快消费数字化转型, 推动生活服务升级。
提升进博会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
“十四五”时期,上海要继续高质量办好进博会,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大力推动会展模式、技术、机制创新,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顾军强调,要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做精做优做强“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服务平台,高水平建设一批专业贸易平台和国别(地区)交易中心。办好上海城市推介大会等重大活动,借力进博会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巩固和放大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国际影响力,持续优化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模式。要提升会展业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鼓励会展企业融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办展,实现会展行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同时,打造国际化城市会展促进体系,率先建立会展活动“一网通办”和信息备案制度。构建市、区两级政策促进体系,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
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建设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
近年来,上海市场体系建设日趋完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增强,服务辐射能级持续提升。“十四五”时期,上海将深化流通体系改革,创新流通领域技术、业态、模式,完善制度、规则、标准,着力打造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顾军表示,要优化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合理规划商品集散中心和综合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加快推进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提升供应链服务平台能级,支持商贸企业建设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平台。此外,要打造具有亚太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市场。积极布局亚太地区交割仓库、物流网络以及交易经纪业务,支持浦东、临港新片区、宝山区相关业务发展,提升大宗商品国际资源配置能力。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形成贸易投资制度创新高地
近年来,上海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顾军强调,“十四五”时期,上海将聚焦优流程、减单证、提效率、降费用、可预期,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良好环境。一是深化跨境贸易降费提速改革。进一步削减进出口验核单证,探索“云监管”和“云服务”。推动建立降费传导机制,提高企业感受度。二是深化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打造口岸“通关港航物流”服务平台,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适用至所有海运、空运和海铁联运货物,探索拓展至边境后管理领域。三是健全适应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平台经济、总部经济、贸易消费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立法调研,推动出台地方立法。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机制,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网络体系。四是加大优秀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支持在线新经济、商贸会展等重点领域和各类总部型机构引进优秀人才。完善市国际贸易中心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开展国际商务领域高端人才专项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