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黄沙遍地,为何“一沙难求”?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时间: 2021-05-15 01:00:58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说起水短缺、石油短缺,大家并不陌生。但沙短缺你相信吗?从广袤的沙漠,到绵长的沙滩,再到江河湖海裹挟的滚滚泥沙,沙子似乎无处不在。但据报道,全球目前正面临沙子短缺危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沙子可分为河沙、海沙、山沙等。河沙因质量优良,成为理想的建筑用料,在我国建设中一度占比达90%。在全球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沙子使用量在过去20年里增加了两倍。与此同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河沙形成周期漫长。所以,在现实使用中,出现了消耗增速超过自然增速、生成速度远远赶不上开发速度的情况。

有人认为:全球沙漠占陆地总面积近1/3,这难道不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必须看到,沙漠中的沙子颗粒较小、无法与水泥紧密结合,盐碱含量高、易腐蚀材料,距高需求区域一般较远、运输成本高。与此类似,很多种沙并不适合建筑大宗使用。简而言之,沙子很多,合用的沙却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用碎石、矿石等材料人工制沙,虽然技术成熟但价格高昂,加之含有大量沙子的建筑垃圾回收转化率较低,愈发加剧了全球“沙短缺、沙涨价”的现象。

一沙一世界。回溯人类历史,小小沙子称得上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撑。现代都市,摩天大楼、车水马龙、流光溢彩;广袤田野,长桥横卧、公路纵横、铁轨延绵;从家家户户常用的玻璃瓶,再到现代工业的心脏——芯片,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沙子。粉磨、提纯、再组合……一道道复杂繁琐的工序,凝结了人类的无穷智慧,让一粒粒不起眼的沙“变”出多彩世界。从一粒沙中,我们看到一个个平地高楼起的奇迹,看到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不懈追求。

一粒沙中,也能看到破坏环境、无序开发的发展弯路。沙是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人类对沙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资源开发强度越来越大,过度索取让沙子短缺的危机悄然而至。近十年我国主要河流、湖泊代表水文站平均年输沙量,较多年平均偏小约80%。另一方面,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地方非法开采一度较为猖獗,河沙不断减少,有的已近枯竭。一些地方因过度开采导致河床千疮百孔,河流走势紊乱,鱼类、水鸟生存家园遭到破坏。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更是生存环境之危。

一粒沙里,可以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探索。在长江江畔的湖北荆州,正是因为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正是因为铁腕治沙、打击非法开采,昔日满目疮痍的沙市港“灰码头”正在变为“绿公园”,一江春水重回“颜值巅峰”。这也说明:打击非法开采,应该摸清“谁在采”“用什么采”“怎么采”等问题,紧紧盯住“人”“船”“沙”核心要素,水利、公安、交通等部门应在开采、运输、销售等环节紧密合作,对非法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当然,解决沙子短缺之危,不能一禁了之,要精心保护,更要合理利用。如何平衡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就河沙而言,从每条河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划分开采区、实施总量控制,到对防汛关键河段、环境敏感地区划定红线,再到通过内河航道定期疏浚、水库库区定期清淤补充沙子市场缺口,不失为可供尝试的治理之策。此外,从机制砂代替天然砂,到提高建筑垃圾回收率,仍有待通过技术优化、政策推广等方式激活存量、扩大增量。

在一些国家,有人专门从事偷沙的勾当,这一现象曾让联合国环境署相关研究人员大为困惑。美国一位学者也撰文表示:沙子这一极为关键的原材料,却很少有人知道地球上到底有多少、开采了多少。这些例子说明:人们对沙子的观念应当发生改变,行为误区应当扭转。因为保护沙子不仅是保护山川河流,更是为人类永续发展的长久考虑。

这正是:沙粒亦珍惜,方为子孙计。

关键词: 黄沙 遍地 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