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超市到上市公司,红旗连锁解锁成长“密码”
红旗连锁的党建文化根植在红旗人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和微场景中。记者杨树摄
5月8日下午,大卡车载着近4吨莲花白驶进成都红旗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温江的物流仓储区。不久后,这些莲花白出现在成都部分红旗连锁超市货架上,从而解决了龙泉驿一名蔬菜种植户莲花白滞销的问题。
对省内群众尤其是成都市民而言,遍布大街小巷的红旗连锁超市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2000年创建至今,红旗连锁在川内已有3500余家门店。过去一年,超4亿人次进店消费,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8.02亿元,缴纳税收和社保超5亿元,是全国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和四川省及成都市重要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重点联系企业。今年,公司还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从小超市到上市公司,红旗连锁的成长“密码”是什么?“我们始终把党建放在公司发展的首要位置。”企业掌舵人曹世如这样回答。
抓党建 从最初3人发展到上千党员
被员工和群众亲切地称为“曹娘娘”的曹世如,是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公司刚创立时,包括我在内只有3名党员,但从那时起我就坚定认为,公司的发展必须跟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于是我们成立了公司第一个党支部。”
如今,红旗连锁有单建党支部31个、联合党支部1个,党员逾千人,在职工中占比约6.5%。
2009年进入红旗连锁工作的唐小林,2017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红旗连锁高新西区分店收银员的她,每天上班前,都会仔细地将党徽别在胸前,并在工位摆放“党员示范岗”的工牌。“党员的身份,会时刻提醒我要更加认真努力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服务好每位消费者。”
在曹世如看来,抓党建的过程就是抓公司发展,“党员是公司最宝贵的人才资源”。为此,公司实施一系列相关工作:推行党组织班子与公司管理干部“双向互动、交叉任职”,公司党委班子成员均是公司高管;实施党员人才工程,优化党组织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形成“老中青”结合的队伍梯次,实现把80%的党员培养成管理干部,把80%的优秀管理干部发展成党员……
红旗连锁的党建文化根植在红旗人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和微场景中:门店墙上张贴的“不忘初心跟党走红旗服务暖人心”标牌;会议室布置有满墙的小红旗,并挂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标语;“廉洁奉公、忠于职责、为人正派、胸怀大局”成为员工“十六字”行为准则。
履责任 大灾大难面前扛好大旗
“红旗连锁的企业文化一开始就烙着红色印记。”曹世如说,这时刻提醒公司,要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坚持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据统计,红旗连锁已累计面向社会捐款捐物上亿元,曹世如本人也向社会捐赠近2000万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红旗连锁3100多家门店照常营业,1.7万余名员工坚守岗位,延时服务,全力保供。“看到红旗连锁开着,心里就没有那么紧张了。”这是许多市民的心声。
为什么这么做?“我们扛的是一面红旗,就应该坚守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阵地!我们不关门、不断货、不涨价!”曹世如说,疫情考验中,公司的党员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其实不是红旗连锁第一次站出来。“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时,红旗连锁配送中心都积极协助政府及部队调运大量救灾物资。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红旗连锁在自身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下,仍坚持正常营业,曹世如积极组织党员突击队,3天3夜连续作战,为灾区供应救灾物资。
红旗连锁履行社会责任,还时刻与国家大政方针紧密结合。记者注意到,在许多红旗连锁的门店,都设有扶贫产品专区。公司创建以来,曹世如带领企业先后深入贫困乡村开展产业精准扶贫,帮助销售农产品数十亿元。
另一组数据也值得关注:红旗连锁1.7万多名员工中,65%来自农村,60%为“4050”人员,80%以上为妇女。
闯未来 在新的“战场”继续发光
红旗连锁一直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对此,曹世如坦言:“党培养了我多年,我要竭尽全力,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几天前,成都市龙泉驿区一名蔬菜种植户碰到滞销难题。“今年蔬菜销路不畅,看着地里产出的80吨莲花白,我每天都很着急。”心急如焚的朱大哥,想到了长期帮助农户的红旗连锁,于是将求助电话打给了曹世如。很快,便有人与朱大哥对接,紧接着4吨莲花白运出了菜地。“公司根据销售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采购。”红旗连锁相关采购人员表示。
“能帮到他们,我很高兴。”对于经常被“骚扰”,曹世如毫不在意,“红旗连锁还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继续发挥自己的能量。”
进一步做大做强,红旗连锁走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自己变得更强大,才有更大的能力去回馈社会。”曹世如介绍,今年红旗连锁将继续扩大在川布局,计划新开门店350家左右,同时继续加强物流配送能力。“平时练好‘内功’,国家和政府一旦需要我们时,就可以第一时间提供物资保障等服务。”
而在川外,红旗连锁也加紧布局——近期已和兰州国资利民资管集团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计划以输出管理模式的方式在当地进行轻资产扩张。曹世如表示,公司未来还会找寻合适时机,继续拓展川外市场。(记者蒋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