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东方快评丨“卑微式招生”并非妄自菲薄

来源: 东方网 时间: 2021-04-12 11:15:54

领军学生叫我“小邹”就行,如果不喜欢我的研究方向,我可以改;拔尖学生可以直呼我名,具体研究方向可以商量;优秀学生最好是称呼我为“老师”;骨干学生要叫我“老师”……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邹来泉的招生信息广为流传。(4月11日)

见过了太多中规中矩、单调乏味的招生信息,“卑微式招生”显然让人眼前一亮。与部分学校热衷自夸自矜、喜欢将自己最光鲜最体面一面呈现出来、将自己装扮成一幅很高冷的样子不同,“卑微式招生”风趣幽默的语言文字既饱含着求贤若渴的热忱又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通过一种低成本的方式,提高了表达效力。

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导师受考生欢迎的程度是不同的,可谓“冰火两重天”。作为一则接受调剂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信息,“卑微式招生”说明邹来泉所在的学校和他个人的名气还不够大,在机会和资源配置中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不论是“今年投稿被拒26次”,还是“担心给学生发不起补贴12次”,抑或“下决心学英语4次背了单词20个”,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绪情感的高校青年教师生动、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高校教师虽然拥有同样的身份标签,但在生存生态上具有鲜明的差异。那些处于金字塔塔尖的知名教授,拥有众多的机会和资源;那些处于金字塔底端位置的青年教师,自身还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对考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限。

在去年9月招募推免硕士研究生的信息中,邹来泉表示,“今年各大心理学牛校推免生招生力度极大,大胆猜测我今年招收到推免生的希望渺茫。”作为一个缩影,“卑微式招生”折射了某种意义上的“发展困境”——普通院校的青年教师渴望招揽优秀学生,优秀学生通常更青睐名校和名师。

到底是选择一个功成名就的导师“背靠大树好乘凉”,还是选择一个处于上升期的青年教师一起价值实现?青年教师虽然没有那么多的项目和资金、没有那么多论文发表的渠道、没有那么强大的人脉关系帮助学生将来升学就业,但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教育、引导和陪伴,帮助学生们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从之前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邹来泉是一位潜心教书、全心育人的好老师,未来可期。

“卑微式招生”并非妄自菲薄、自我矮化,而是勇敢地正视自己的短板与不足。这位青年教师有招募优秀学生的强烈渴望,却也明白自己所能提供的平台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卑微式招生”既体现了诚意,也彰显了青年教师的善意——人才招募没有必要好高骛远,找到与自己需求匹配的人才就好;那些一心想“走捷径”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这儿并不合适。

关键词: 东方 卑微 招生 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