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纪念在黑暗中发出微光和呐喊的微音社 他们募款在古猗园建成...

来源: 上海嘉定 时间: 2021-04-07 17:46:02

走进有着近500年历史的江南名园古猗园,一栋掩映在绿树之间的两层小楼格外引人注目。粉墙朱门、飞檐翘角,古朴却不失雅致,这里,便是微音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日烽火燃遍长城内外,嘉定的青年学生也怀着满腔热血,加入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来。就在这一年,南翔公学的校友成立微音社,出版《微音》半月刊,发出了“停止内战”“刷新政治”的呼声,内容多以抨击时政、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追求民主解放为主。

图片说明:《微音》半月刊第七期封面

1947年,微音社社友募款在古猗园建立“微音阁”,成为微音社至今仅存的具有纪念性质的建筑。微音阁位于古猗园“补阙亭”的东北方向,暗藏“不仅收复旧山河,还应有所建新”的寓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微音阁已经成为古猗园里的热门景点,斯人已逝,但这里陈列的一桌一椅都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图片说明:微音阁历史照片

提到微音社,不得不说的一个人就是《微音》半月刊的主编陆象贤。1931年“微音社”成立之初,年仅14岁的南翔少年陆象贤正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求学,热爱文学的他成为了微音社的骨干,到1935年微音社改组之后,陆象贤担任微音社学术部长,负责图书社和刊物编辑。

图片说明:陆象贤

“我跟着同学们到北火车站欢送大学生代表晋京请愿,在学校内参加编辑宿舍壁报和课堂墙报,把少年的满腔热血,化为篇篇爱国的檄文。全国涌起的这股广阔的澎湃的抗日救亡的巨浪推动着我们,冲刷着我们。”陆象贤所著的《槎溪岁月》一书中,《风雨岁月中的微音社》一文讲述了他和微音社社友的热血与激情。

图片说明:《风雨岁月中的微音社》

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战火从上海烧到南翔,南翔沦陷后,微音社社友分散各地,陆象贤和一部分社友留在上海这个“孤岛”上。他开始认真地思考民族存亡问题,并“以笔为茅”,全身心投入到了抗日斗争中,在邮工刊物上用“扬子江”“黄河”“列车”等笔名进行抗战文艺宣传。在陆象贤看来,“共产党是引路人,使我们打开视野,看见了历史的进程。共产党是火车头,依靠它的巨大的能动力,带着人们前进。自己不过是载运列车中的一员战士”,因此,“列车”成为陆象贤用得最多的笔名。

据陆象贤的妹妹陆象娟回忆,当时南翔的图书很缺乏,党组织没有固定活动经费,微音社的书大都来自社友捐赠。哥哥陆象贤把自己的大部分稿费和工资都用来买书,还经常去上海老西门买学习资料。随着微音社的书越来越多,陆象贤干脆把图书社搬到了自己家里,免费向社内外的读者开放。

嘉定地方史专家陶继明是陆象贤的忘年交,至今还保留着陆象贤寄给他的35封信。陶继明在其所著文章《微音社与陆象贤》中,也记录了陆象贤为扩大微音社影响所做的努力:“陆象贤还在太仓、嘉定、宝山三县合办的《太嘉宝日报》上开设了《微音》半月副刊。直到1937年11月南翔沦陷,微音社暂时停止了活动”。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微音社恢复了活动,《微音》半月刊也得到复刊,陆象贤二度成为主编。这时的《微音》半月刊已经成为独立自主的社会舆论阵地,在嘉定积累了广泛的读者群。如今,嘉定档案馆还留存着保存完好的《微音》半月刊,其中有不少反对内战、抨击时弊、揭露腐败的文章,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图片说明:《微音》半月刊,复刊第十八号

1947年,南翔开明绅士陈少芸提议重修古猗园的时候,微音社的社友们募款在古猗园里建造了微音阁。挂在微音阁里的《微音阁记》,是1982年古猗园重新修葺微音阁时,陆象贤亲自书写的。陆象贤还请胡阙文、朱学范先后为微音阁题写了匾名,来纪念在黑暗中发出微光和呐喊的微音社。

图片说明:《微音阁记》

近日,上海市文旅局公布《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微音阁名列其中。据悉,古猗园将对微音阁进行保护性修缮,不久后将以新的面貌迎接各方来客。

关键词: 纪念 黑暗 发出 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