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肉鸽”飞上天山 带去精准帮扶路
23岁的维吾尔族姑娘吉米莱姆普通话并不流利,可在位于上海金山区金皇鸽业的饲养棚里,她努力说着普通话,或是打着手势,请教厂里的饲养员,“我要把这里的经验带回去,让新疆的鸽场也变得那么好”。
吉米莱姆的家乡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距离上海有4000多公里。上海的气候、饮食、语言和家乡差异甚大,可小姑娘不在意,只是希望尽快在三个多月的培训期里掌握养鸽的诀窍。因为养鸽对她和家乡的同伴们非常重要,养鸽让他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也帮助当地农户顺利脱贫摘帽。
上海育出“天山雪肉鸽”
新疆气候干燥、空间开阔、饲料充沛,适合养鸽。当地像吉米莱姆这样的年轻人也喜欢养鸽,他们会去昆仑山抓野鸽子回来驯养。不过,把养鸽从兴趣变成产业,当地的鸽种和养殖方式都有缺陷。
2015年,上海援疆前指把“新疆想发展肉鸽产业”的消息传到上海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家禽中心”)的农科专家立刻答应提供技术支撑。在新疆国经集团支持下,上海金山区金皇鸽业建立沪疆产学研肉鸽育种基地。农科专家一边育种,一边给新品种起了好听的名字:天山雪肉鸽。
经过上海农科人员的精心选育,去年底,育种工作取得新进展。新选育的天山雪肉鸽具有父母代繁殖力高、商品代(即市场上流通的乳鸽)生长速度快的特点:每对父母代肉鸽年产商品代肉鸽16只,平均产蛋间隔37天,商品代肉鸽体重达到580克。
同时,天山雪肉鸽品种性能稳定,今年将启动国家新品种审定工作,预计明后年可完成审定。届时,它将成为全国第三个“国家级”肉鸽配套系新品种,为中国的肉鸽饲养提供优质种源的新选择。
“工厂化养鸽”精准帮扶
有了好品种,还要有好的推广方式。虽然新疆有养鸽的习惯,但如果只是将鸽子交给农户,后续管理难度不低。
怎样让上海培育的好肉鸽品种在新疆扎根?怎样让肉鸽产业持续发挥帮扶作用?这是农科院专家担心和思考的问题。一个完整的产业化推广体系应运而生。
上海与新疆确定了“年产能达1亿只乳鸽现代养殖生产基地”的精准帮扶建设项目。去年,由国家家禽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新疆国经集团率先在巴楚、于田、阿克苏、和田等四地建立规模化养鸽场,吸纳当地农民作为员工,进行工厂化养鸽。
这再也不是吉米莱姆曾熟悉的养鸽方式了。每一个养鸽场都设计了10万对以上的饲养规模,每个养鸽场平均有30个鸽棚,仅一个鸽棚就有12米宽、60米长,可容纳2500对鸽子。养鸽场还配套饲料厂、屠宰场、深加工车间、物流仓库等。截至去年底,四个养鸽场的父母代天山雪肉鸽存栏量已达到30万对,随着伊犁鸽场的开建,预计今年底全疆天山雪肉鸽可达50多万对。
同时,几千名当地居民成为养鸽场及周边配套产业的新员工。吉米莱姆就是这样进入养鸽场工作的,“我喜欢养鸽子,又在家门口找到工作,非常满意。”进入养鸽场工作后,她每个月有数千元固定收入。
再看养鸽场的经济效益。每只乳鸽的平均批发价在20元左右,颇受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欢迎。在上海,仅新疆特色餐厅耶里夏丽一家,一年就要采购逾1万只乳鸽。新疆当地企业还把天山雪肉鸽加工成预包装食品,通过各种渠道销售至全国各地。至此,一条“育种在上海、养殖在新疆、销售在全国”的产业链基本形成。据统计,通过肉鸽技术精准帮扶及周边产业发展,帮助当地2000户农户成功脱贫摘帽。
随着养鸽场走上正轨,面向一线饲养人员、旨在“智志双扶”的培训班也在上海育种基地启动,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鼓励更多像吉米莱姆这样的年轻人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不到一年时间,累计已有116位年轻人来到上海,又带着满满的梦想回到新疆。国家家禽中心主任杨长锁说,来上海的学员都是当地的业务骨干,他们在上海学习饲养知识后,回到家乡能发挥“一传十、十传百”的作用,推动新疆养鸽业扎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