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聚焦 >

本村内容少领导照片多:村史馆,到底给谁看?

来源: 半月谈微信公号 时间: 2021-03-21 10:17:09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村史馆、村史长廊、脱贫攻坚陈列馆等乡村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蔚然成风。半月谈记者在部分地方采访发现,一些新建村史馆不接地气,甚至“变味走样”:老百姓去看的少,干部看的多;展品中,本村特色的少,全国通用的多;展板上,本村内容少,领导照片多……一些村史馆不仅缺少“乡土气”“文化味”,还劳民伤财,滋生形式主义。

村史馆成旧货馆

在西部某市城区近郊村,半月谈记者向村民打听村史馆的位置,一名村民指着不远处一栋三层高的楼房说,就在村委会那栋楼。

在村委会门口,半月谈记者没有看到村史馆的招牌。进楼后沿楼梯而上,才发现三楼入口处设有一道门,上面挂着村史馆的牌匾。一进入展馆,就能看到按旧时农屋式样装饰的一处展区,正中一张木桌上摆着油灯、暖水瓶、茶壶;两边墙上分别挂着斗笠、蓑衣,一串串仿真的玉米、辣椒、大蒜、花生;墙角放着一把耕地的犁……整个展馆占据了村委会一整层楼,如同小型博物馆。

半月谈记者观展时发现,展出板块按照历史发展脉络渐次展开,但大部分内容是国家重大历史事件、乡村振兴等文件摘抄和标语,只有村情介绍、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村知青点、乡贤才俊等少数几面展墙与本村关系较为密切。在玻璃柜中的抗战刺刀、各类票证、旧书、党旗、像章等展品,由于缺少文字介绍,也看不出和村里有什么关系。

距离这个村30公里外的另一个村,村史馆也建在村委会楼内。展馆中同样有不少扁担、石磨等老物件,展板内容以近年来村里开展的各项乡村振兴活动照片为主。半月谈记者注意到,展馆内一面红底白字的乡村振兴宣传展示墙,样式、尺寸几乎和前一个村史馆如出一辙。

在走访了其他乡镇的几处村史馆、村主题展馆后,半月谈记者发现,展馆的展板大同小异,展品多是同质化的老物件,缺少本地特色

关键词: 本村 内容 领导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