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校长的“常识”,告诉我们什么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火”出了圈。近日,唐江澎在接受央视《面对面》专访时表示,对于自己的“爆红”,他自己也在思考:“我只不过说了一些常识,怎么就火了?”
唐校长说了些什么“常识”呢?在谈到“教育的真谛”时,他说,“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也不是根本目标”。他认为,分数是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幸福,“老百姓真正想要的好学校一定是既能够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业表现,又能够让孩子全面成长”。显然,在唐江澎眼中,分数与全面发展应该“兼得”。
也许有人会问:分数与全面发展真的可以兼得吗?也许在经济较为发达、教育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做到,但在一些教育较为落后的贫困地区,提高学生分数已经相当不易,再提全面发展,会不会有些不切实际?
其实,已经有不少校长在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证明,“鱼与熊掌可兼得”。如陈立群。这位来自杭州的知名校长,于2016年受邀前往贵州担任台江民族中学校长,4年时间,他让这所学校的本科上线率从10%升至79%。但陈立群并不赞同为了分数过度剥夺学生时间的做法,在他看来,应试教育只顾当下“一阵子”,而真正的教育应考虑学生长远的“一辈子”。再如张平原。这位网红校长在基础条件极差的范家小学“一不小心”搞出了素质教育。这里的课堂将教学、生活、生产、游戏相结合,好玩又有趣;这里的学生不少是留守儿童,却自信又阳光。在张平原看来,好学校就是不揠苗助长,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生命节律和需求自主拔节。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探讨“什么是理想的教育模式”,而从唐江澎、陈立群和张平原的实践可以看出,即使是在教育理念、目标相近的情况下,不同的人亦会做出不同的探索。也许并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模式,更多的还是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因材施教